• 理论体系是艺术家心灵深处的墙

    文/张继华

    艺术家发展、成熟的过程实际就是自我的寻觅和完善的过程。寻觅是自我目标的发现,完善是自我理论体系和技能水平的提高。建立起自己强壮高大的理论之墙、登着技能之阶梯去取悬挂在高空的境界之灯,这也是艺术家从事创作的终极...

    [11-25]

  • 心灵的窗口

    文/张继华

    人的心灵像房子一样都应该有扇窗。

    [11-25]

  • 浅谈当代中国画家审美语境的构建

    文/张继华

    在审美标准多元化的时期,如何构建自我理论体系、选择自我语境取向及提炼自我表现语言等,已是一名画家必须面对的课题。

    [11-25]

  • 案头随想

    文/张继华

    这种无休止的停留在属于“中”还是属于“西”是“抛弃”还是“发扬”传统的争论中,是隔靴挠痒无稽之谈。而我们更应关注“人”的本身。自己的艺术作品本身,发现艺术自身的规律。

    [11-25]

  • 异于人,异而美——曾秋山水画初探

    文/陈庆心

    表现融入自然生命之真与美是中国画的艺术目的与追求,是自然的美与“笔墨”语言的美的统一。

    [11-24]

  • 浓妆淡抹总相宜——浅析曾秋扇面

    文/草霜

    余常观曾秋不同时段之画作,近年,他在创作的路上师造化历山河之旖丽,并向内心探求摸索自己独特的技法、色彩和意境,并求不以技炫,直指內心真纯之情感。

    [11-24]

  • 澄怀味象 写意传情

    文/高远

    水墨这一迥然不同于西方的特有材料与技术被精湛地使用着,给东方艺术家所领悟的意象以呈现的方式,表现了东方人独特的思维和感情,在漫长的文化发展的历史中,它已融入了中国人的精神当中。

    [11-24]

  • “线”“色”表现的探索之路——关于邹孟染艺术创作中的问题意识描述

    文/吴爽

    “线”、“色”固然是中国绘画实践与理论中的传统关键词,而以线造型赋之以色彩则构成传统工笔画的基本面貌,“线”“色”亦是历代工笔画家孜孜不倦进行探索的重点领域,成绩斐然。

    [11-23]

  • 图式语言中的清雅之气——论邹孟染的工笔花鸟画艺术

    文/陈国辉

    我所惊异的是,孟染兄工笔花鸟画中的“清”、“静”和“情”之境界。讨论工笔花鸟画,往往会引出两个必然的话题:一个就是工笔画,一个就是花鸟画。

    [11-23]

  • 永恒而华丽的静穆——读邹孟染博士的工笔花鸟画

    文/秦金根

    孟染略寡言,少酒,然于绘画则倾尽热情和努力,故能精于造境,特擅工笔花鸟画。

    [11-23]

< 43 44 45 46 47 48 >


来源: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