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与画

    文/程灿

    用诗的形式记录画景,或用画的形式描绘诗境,均可起到既描写景致又抒发性灵的互补作用,尤其以诗的方式记录山水胜景,因为山水可通过诗人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现出来。

    [04-12]

  • 写生随笔

    文/程灿

    秋天是收获的时节,更是风景如画的季节,丁酉深秋时节,我携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的三十多位学子前往河南境内的太行山高家台写生,期间共历时十余日,师生得画稿数幅,收获颇丰。

    [04-12]

  • 名家缉语

    名家缉语

    [04-12]

  • 水墨红尘切寻一份淡雅人生

    文/张启兰

    中国的工笔画历史悠久,历经唐宋的辉煌后,随着写意画的兴起,走入了漫漫沉寂之中。二十世纪的下半叶,工笔画开始复苏。破茧而出的工笔画体现了中国古典艺术与现代生活结合之后的强劲生命力。

    [04-11]

  • 牛尽绘画探索发展的轨迹

    ——牛尽绘画市场态势分析 文/西沐

    对于牛尽艺术探索的境界,中国画廊联盟市场研究中心给出了三个层级,能很好地说明他从哪里来,现在如何,将来向何处去:一是他对笔墨的本体认识阶段;二是对民族文化精神的认识阶段;三是对文化人本精神的认识阶段。

    [04-10]

  • “牛”为其人,“尽”则其画

    —— 牛尽人物画浅论 文/时志明

    “诏谓将军拂素绢,意匠惨澹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这几句杜甫赞美曹将军(霸)画马神技的诗,移作对牛尽人物画风的概括亦恰到极妙处。

    [04-10]

  • 谈水墨人物画的笔墨趣味

    文/刘庆国

    人物画作为最早发达的绘画形式,充分表现出中国绘画的特色——以线造型。在线的起承转合中,不仅凝聚着艺术家深厚的人文修养......

    [04-10]

  • 艺海求索 · 丹青飘香

    一一方树华画集序 文/程振国

    纵观近现代美术发展史,岭南地区涌现出众多卓有成就的画家,因此传统力量的支撑, 促使本地域美术人才的辈出,这亦是必然的规律。方树华同学出生于广东,浸润在岭南画风的大环境而成长,他遵循前辈理念的同时,又将视野扩展...

    [04-09]

  • 我们定会为清雅之气驻足

    ——邹方臣书法杂谈 文/齐玉新

    古人说“技近乎道”这句话是非常深刻且精辟的!没有技术的承载,道附载何处呢?那么,技术的成熟不仅可以使一个书法家更好的将其精神的东西搭载其上,而且也因之形成属于自己的技术语言--风格。

    [04-09]

  • 踏实就能走远

    文/肖文飞

    方臣兄于碑于帖都不排斥,于篆于隶于草于行于楷广泛涉猎,对传统表现出最大的尊重并充分汲取其中的营养,对当代人的审美趣味也十分推崇并把它灌注到书法中,有注重用笔细节的严谨,又有强化书法中视觉构成的粗放。

    [04-09]

<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


来源: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