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课堂|“文妖?书妖?”——直解杨维桢书法(三)


文/陈海良
来源:陈海良书画艺术      时间:2018-06-13

【连载上期】 上文已经阐述了其笔法尚古,用笔劲峭,善用“纷披老笔”(孙鑛《书画跋跋》),这与其刚直、矫激、好暴露、好表现的性格有关,致使书法眩目之处极多。这种“眩目”不仅在单个字中间,更表现在整体的格局中。这种性格与其独特的艺术主张是相一致的。假如说“诗本性情”导致了“文妖”,那么在这种文艺主张下的“游戏笔墨”堪称“书妖”。

他在《剡韶诗序》讲“诗本性情,有性必有情,有情必有诗也。”又,《李仲虞诗序》云:“诗者,人之情性也。人各有情性,则人各有诗。”不仅这样,这种性情只有在充满古调的情致上才能得古诗之精华。曰:“诗之性情神气,古今无间也,得之古之性情神气,则古之诗在也。”如此,他有一些古怪行为就不足为奇了。如《清江贝先生诗集》卷五《小蓬台志》载:“先生晨兴,披鹤氅,冠铁冠,燕坐其上。客至不下台。好事者就见之,相与高谭大噱。或出桃核杯酌酒,酒半,取铁笛作长短弄,旁若无人。观者以为仙人也。”杨维桢还精通音律,他在《送琴生李希敏序》中也讲到性情,即“先生作乐必有以动物而后有协治也。其本在合天下之情,情合而阴阳之和,阴阳之和应天下。其有不治乎?余来吴中始获听泗水杨氏伯振之琴于无言僧舍,余为之三叹不足,至于手舞足蹈。”所以,明安世凤《墨林快事》载:“杨铁奇人也,不遇其时,不偿其志,遂奇其歌辞并奇其踪迹。” 所以,杨维桢首先是发乎情以达其志,从而奇其人,而后奇其文,再奇其书也。总之,其诗、书一也,如其人而已,他以情感为主线串联起了创作中的诸多“不轨”和“异端”等荒诞表现,如祝允明所言“如华译夷语”(孙小力《杨维桢年表》),时人难以辨识。

1.jpg

杨维桢《竹西草堂记》局部

在性情温和时表现的笔墨呈温润状,如《竹西草堂记》、《张氏通波阡表》等;在情绪激越时则呈《真镜庵募缘疏卷》的样式,而此作是最具开创性的,这是他为真镜庵所作的文稿。据载:“浙西儒学杨先生,廉夫,元季寓于吴中,多往来僧庵道院,此真镜庵疏之所由作也。庵在上海县东北二十里。”(清·倪涛,六艺之一录)从他与僧痷道院的交往来看,其笔墨形式所反映的思想核心与宋代尚“意”书风之“意”是一体的,有着狂禅的逸态,明心见性。醉态下的癫狂,诗文为“妖”,并“妖”之于书,也就见怪不怪了。

2.jpg

杨维桢《真镜庵募缘疏卷》

这件作品在章法上充分应用了:倚侧、疏密、虚实、浓淡、润燥、丑媚、收放、严谨与轻狂、整与碎等二元对立法则,形成了错乱、跌宕、荒诞的审美效果。往往笔墨多时,用笔厚重,结字朴、拙;而笔墨少时,用笔老道、妖娆,笔画细劲而纷披、绮靡。通篇为上部厚重,块面明显;下部轻捷,跌宕出奇,呈飘荡、癫逸之态。表现出散而不乱,疏而神密,空而意远,狂以致情的疏狂,可谓“超以象外,得乎环中”。这是继唐张旭、李白、吴道子以来,在艺术上的再次癫狂(酒狂),不过是杨维桢以行书的外象倾泻狂草之风采罢了。同时,他也以不断“变频”的用笔在情绪化的变幻之中,以不羁、古奥、倔强、矫激的色彩,颠覆了以往士大夫的“君子”面具。此作可以称之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苏轼《寒食诗》之后的“天下第四行书”。

不仅如此,在章法处理中,因“墨戏”成分增加,在用墨上也大破前人,使得整体作品充满绚丽的色彩,这是其崇尚丑拙、古奥、疏狂、绮丽的艺术主张在技术上的尝试。古代文人墨迹一般法度谨严(元以前),尤其在科考中,“一字破碎,一点污损,皆足以失翰林”(徐珂《清稗类钞》),所以,只有“狂徒”假以酒性,才有如此“变乱”行为。

3.jpg

杨维桢《真镜庵募缘疏卷》局部

杨维桢书法在章法上还有一特点为充满画意。元代是文人画的成熟期,诗书画结合的形式,要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书画相合。综观《真镜庵募缘疏卷》、《题邹复雷<春消息卷>》等书作,其间画意迭出。文人画是通过解散形体来实现作者的笔墨意趣的,书法正式通过挣脱汉字形体的束缚,或简而再简,或繁而更繁。这种手法在杨维桢作品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作品中对虚实空间的营造、块面的处理、墨色应用等,正是取法画意的一种新尝试。这对明人书法的影响极大,开明一代书风,尤其是他的情性发挥、个性化的表现等文艺思想给明代士人以榜样。

4.jpg

杨维桢《题邹复雷<春消息卷>》局部

总之,他是以高古的行为变乱时调,应之以书,而“浊乱先圣之道”,终成一派丑拙癫狂之风气。抑郁、绝望、愤怒、狂饮、怪诞……在此,一寓于书,正如明王彝所云:“其狡狯变化,发诸胸中,则千奇万诡,动成文章。”(《聚英图序》)他不仅从精神上变乱圣人之道,也改换了审美图式。即,以章草相杂,一方面实现复古之用意,亦从笔法的角度破坏二王用笔的体系;再融入画意,诸如墨法、“虚实”的应用等,使书风有了现代感;然后发之以性情,以“变频”的笔调、疏狂的构图,打乱向来文士们的彬彬仪礼、温润含蓄,开一代之“陋”。如此,书法的“丑书”继“苏黄”以来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完】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敬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