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飞橅古(三):张迁碑


来源:萧文飞书法      时间:2021-03-25


《张迁碑》碑额明初拓本

杖藜学术群即兴发言(三)

肖文飞

看了部分作业,大家还是没有从平时的惯性中脱离,字内空间的打开很不够,所以有时候字撑不起来,不大气。

对照一下,是往提示的方向强化了还是弱化了?把思维惯性扭过来!

天地之间的是野性的壮美,书斋之中是文雅的优美,在这里我不是强迫大家固化一种美,大家可根据自己的心性去选择。我只是告诉大家达到一种美的途径。

由大开通上溯或下引,又可以找出一条怎样的线索呢?

三国说刘备双耳垂肩,古画中的罗汉耳朵都很大,为什么?高古啊!

古代高士、罗汉,画的都不成比例,头大身小,从生理学的角度看是不对的,但符合中国人的审美理想,高古!对照着书法中的大开通、泰山金刚经、好大王,还有钟繇,是不是一路“货色”?!

当代写碑的很多没有这种意识,都是唐以后的结构写秦汉,南辕北辙了!

人物画也是如此,越画越巧,高古之意荡然无存了!

像开通褒斜道这类风格的,结构上有这样一个特点:把外部空间挤紧,把内部空间尽量撑开,以此作为临摹和创作的一个法则大致不差,大家可以去验证一下并试试。

大开通为了强调动态感,增加了一些斜势,这是可以的。

要遵循它的规律,字距行矩压紧,字内空白尽量撑开,在对比中更显张力!

方形结构不要取上宽下窄的倒梯形,这样巧了,带着这种结构去写秦汉隶书,相信会有新突破。

至于拙,记住重心下移。

我们可以从线质和结构两条途径靠近秦汉篆隶,当然,二者兼得更好!

当代书法写得好造型有特点的大都刻印。

何绍基光临《张迁》就有一百多通,每通后面有编号的。

在《张迁》中看到一些简牍章草的元素,比如这个“化”,估计那哥们实在憋不住了,蹦出一个简牍章草来!

那个时代应该就有严格的以刀为主要表现的铭石书和以笔为主要表现的手写书的差别,适用于不同的场合,但有时候也会露出马脚,比如《石门颂》“命”字的最后一竖,还有石门颂的后面部分。


从“武”看书法结构从拙到巧的演变。

不同时期“武”字结构从拙到巧的变化

人类的进化

不同时期的“武”,虽然有反复,但由拙到巧的趋势大致不变,这很像人类的进化过程。

而对于一个人,大致正好反过来,如颜真卿从早年的《多宝塔》到晚年的《麻姑仙坛记》、八大山人从早年的黄庭坚、董其昌风格,到晚年独特的自我风格,则是由巧到拙的变化。

是效仿远古先民的浑朴古穆,还是安享现代文明带来的轻巧流变,这是个问题。

在处理字形时,一要符合我们的视觉审美,二要符合汉字的造型规律,三要符合中国人的文化审美。不是瞎编乱造的。

临《张迁碑》1 44cm×34cm 2020年


临《张迁碑》2 44cm×34cm 2020年


临《张迁碑》3 44cm×34cm 2020年(附局部)




临《张迁碑》4 44cm×34cm 2020年


临《张迁碑》5 44cm×34cm 2020年


临《张迁碑》6 44cm×34cm 2020年


临《张迁碑》7 44cm×34cm 2020年


临《张迁碑》8 44cm×34cm 2020年


临《张迁碑》9 44cm×34cm 2020年


临《张迁碑》10 44cm×34cm 2020年


临《张迁碑》11 44cm×34cm 2020年


临《张迁碑》12 44cm×34cm 2020年


临《张迁碑》13 44cm×34cm 2020年(附局部)





临《张迁碑》14 44cm×34cm 2020年


临《张迁碑》15 44cm×34cm 2020年


临《张迁碑》16 44cm×34cm 2020年


临《张迁碑》17 44cm×34cm 2020年


临《张迁碑》18 44cm×34cm 2020年(附局部)





临《张迁碑》19 44cm×34cm 2020年


临《张迁碑》20 44cm×34cm 2020年


临《张迁碑》21 44cm×34cm 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