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飞橅古(二):二王手札


来源:<span>萧文飞书法      时间:2021-03-25

唐太宗以帝王之尊,撰写《王羲之传赞》,贬锺繇、王献之,而赞王羲之“尽善尽美”,从而确立王羲之“书圣”的地位。

王羲之书法,可拈一“中”概之,后世只能得其“偏”而无法得其“全”。

中者,接古开今,上下纵横,左右逢源,无论书体演变或是风格演变,王羲之实站在中国书法的中间点,前,因王羲之而汇聚,后,以王羲之而发散。

王羲之《行穰帖》《快雪时晴帖》写意 47cm×38cm 2020年

局部细节


王羲之《豹奴帖》写意 38cm×28cm 2020年

局部细节

故王羲之书法,无法言说,一说即偏,一定要说,只好骑墙:亦法亦意,亦功亦性,亦古亦今,亦正亦奇,亦巧亦拙,亦雄亦秀,亦虚亦实,亦生亦熟,亦方亦圆,以生命状态概言之,王羲之乃人到中年之书!

总而言之,王羲之书法,既是对之前书法的集大成,又包孕后世书法的多种可能性,他是站在书法史由古体到新体转换的关节点上。

史书记载王羲之书法启蒙于卫夫人,得正书技法。

后改师其叔父王廙,王廙是东晋早期艺坛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他曾对王羲之说:“吾诸事不足法,惟书画可法”,王羲之从王廙处得众体之技法。

而卫夫人、王廙都是“传锺法”,故王羲之又师师所师,师法锺繇的正书、行书;而另一位与钟繇齐名的被后人誉为“草圣”的张芝,同样也是王羲之的师法对象,他从张芝处得草书之法。

王羲之《初月帖》写意 47cm×38cm 2020年

局部细节


王羲之《姨母帖》《二谢帖》写意 47cm×38cm 2020年


王羲之《孔侍中帖》《得示帖》写意 47cm×38cm 2020年

局部细节

王羲之的书法,不论书体,还是风格,都有多种的面貌。

草书,有偏古体的章草,如《豹奴帖》《远宦帖》《寒切帖》《十七帖》,有偏新体的今草,如《行穰帖》《孔侍中帖》;行书,有与隶书联系比较紧密、充满古意的《姨母帖》,也有开启后世新妍面目的《兰亭序》;而楷书《乐毅论》《黄庭经》等也表现出从古入今的变化。

王羲之《平安帖》《何如帖》写意47cm×38cm 2020年

局部细节

王羲之《丧乱帖》写意 47cm×38cm 2020年

局部细节

王羲之《姨母帖》写意 36cm×24cm 2020年

局部细节

王羲之写意 49cm×26cm 2020年 肖文飞

汉魏以来流行于士大夫间的草书、行书、正书,经过王羲之的改造,都幡然一变,无论结构姿态,还是笔法体势,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妍媚与新奇。

这种妍媚与新奇,表现在字形由横扁向纵长、字势由横张向纵敛的、风格由古质向今妍的过度,开启了后世审美的新风尚,这种变化在之后的王献之身上更是得到了发扬光大。

在王羲之所处的时代,凡是他目光所及之处,都是他学习的对象。王羲之曾说:“顷寻诸名书,锺、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存。”

王羲之之前,最有成就也最伟大的两位书法巨头——钟繇、索靖,一直都是王羲之师法与超越的对象,故他后来常自称:“我书比锺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

王献之《鹅群帖》节临 41cm×27cm 2020年

局部细节

王献之《日寒帖》写意 49cm×26cm 2020年

王献之写意 一 49cm×26cm 2020年

局部细节

王献之《廿九日帖》《鸭头丸帖》写意 36cm×24cm 2020年

局部细节


王献之写意二 49cm×26cm 2020年

局部细节

大观帖写意 49cm×26cm 2020年

局部细节

大观帖写意二 49cm×26cm 2020年

后世取法“二王”,大多只能取“二王”的局部。

从“二王”开始,整个书法史的书写基本是以“二王”帖学一脉为主导,直到清代碑学兴起,这种主导的局面才发生改变。

文人书法是整个书法史上的一个阶段,从东汉末年文人身份介入书法开始直到清末科举考试的终结,这是帖学兴盛发展的整个历史。

文人士大夫这类社会精英集体退出了书法舞台,使得文人书法往日的兴盛不再。

“知二王以外有书,斯可与论书矣。”(叶昌炽《语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