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雄之气——读武斌水墨人物画


文/一渝
来源:艺盘      时间:2018-08-16

画如其人,初见武斌,衣着干练,一表文气,着实与其大幅的水墨画似乎联系不上,他善饮嗜酒,三巡过后但见英气透出眉宇,豪气干云,一点不像其文质的外表,要与我挽袖连干十八碗。

我读画,常常将画和作画的人一起来读,以期寻找更加深入和全面地认知,我见过很多年轻人物画家,能有深邃思想者无几,武斌堪称同辈中翘楚。从他零五年作品《涸》中可以看出作为学生的他,已然跳出其他人民工,农民,矿工,同学肖像等毕业创作的题材范围,驰骋想象力,以涸为母题,揭示了人类与资源的永恒话题,水墨长卷,二十多米,浩浩荡荡,分为《逐日》《祈雨》《问天》三个桥段,充满了悲天悯人的情怀,现在看,图式“惊心动魄”,笔墨 “心狠手辣”,没有丝毫学生腔。零八年作品《川之上国有殇》虽属汶川地震宏大题材,但笔者以为仍然在传统写实主义范畴内,并没有将笔墨松绑开来,而零九年作品《民工条屏》则让人眼前一亮,六尺对裁的格式,没有像别人那样叙事性的描绘民工,而是单刀直入的肖像式描写,对形象的推敲和笔墨语素的精心把握将农民工进入城市后的惶惑,腼腆,生涩,焦虑,没有归属感等等进行的微妙刻画都于人物神态中显现出来,画面处理水墨淋漓,积墨变幻莫测不拘衣纹条理,注重不同笔墨形态和肌理之间的对照,墨韵与墨色铺陈出一种既枯又润,混沌又清晰的墨象来。武斌重视笔墨,他正面出击,继承,突破,且笔墨功夫得益于他对书法,篆刻的喜爱;书法的提按点划 最能体现用笔法则,间架结构最能体现笔墨的节奏美。他能正确理解与把握素描,素描给了他造型能力和整体意识。这个道理也适用于笔墨——它的浓淡干湿、皴擦点染、纵横交错、刀砍斧劈等等,也都在这种相互关系中存在。把万象世界看成异质同构的笔墨世界,有了这种认识,就可以从写实中走出来,用笔墨构造一个独立的、非素描关系的艺术世界。

读他的城中村组画,能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在城中村深刻的生命体验,并且这种生命体验亦能解读他的其他作品如《大公交》《大澡堂》《大堵车》等等,其思想内核即是当下社会发展的断面:扩张,污染,拥挤,膨胀等人类工业文明飞速发展下的生活感受,以及对当代社会生存现状的质疑与反思。作为城市普通人的一员,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触目所及,钢筋混凝土膨胀着呼啸而来,塞满人群与汽车的街道,乌烟瘴气的小澡堂,城中村里的众生相。毛笔线条的多和少、松和紧、疏和密、轻和重、粗和细、黑和白、硬和软、毛和光、顺和逆、断和连、合和散、涩和润,大片铺张的泼墨,对灰色调的钟爱,人物的构成安排,武斌找到了笔墨语言和思想精神的对应点。他还年轻,自古英雄出少年,我想他的创作与探索都会随着时间而延伸,如同我在苏州游园,走过这条小径,路过这片荷塘,我们还想看下一处木桥雅亭,对于武斌的创作我们充满着期待;对于他的发展,我想,仅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