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还乡


文/张子康
来源:艺盘      时间:2018-06-14

莫言先生曾说,为什么我用这种语言叙述这样的故事?因为我的写作是寻找失去的故乡,因为我的童年就是我的故乡。对很多艺术家而言,童年记忆和浓浓的乡愁对他们的艺术创作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有时甚至会成为他们艺术创作的重要母题。

孟佐民的作品就会让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他的童年记忆,或者是反复出现在梦境中的童年记忆中故乡的图像——在模糊与清晰之间,在灰白与彩色之中。那是剪不断的乡愁,因为记忆如此纯净和简单,所以带着淡淡的甜美,就像孩童时代在山埂上玩得大汗淋漓后在院子里的榆树阴下睡了一个酣甜的午觉;可也因为那是再也回不去的过去,所以甜美中总有挥之不去的忧伤。回不去的,才是家乡,也正因为再也回不去那时的故乡,艺术家寄情与笔墨、素纸,绘就故乡的山水、炊烟,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追求和实现“精神的还乡”。

山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黄土高原上的“塬”,水是芮河水系纵横的平川,这就是陇东的山川,开阔、平坦、静谧、安详,也是孟佐民笔下的故乡的景象。《故乡待我梦里寻》描绘了一个平远、幽静的乡野,乍一看远山茫茫一片,艺术家却在墨色与墨色之间设计了丰富多变的层次,用氤氲的水气将梦境的若隐若现表现得恰到好处。在作品《陇上美景胜江南》《春雪不弃红石崖》中艺术家用皴擦的手法增加了画面的厚重感和体积感,真切地表现出故乡给我们的内心带来的敦厚与踏实。艺术家更是用扎实的工笔写实能力和清新淡雅的设色将对家乡美好而真切的祝愿呈现在《塬上新绿报春迟》、《陇上春雨贵如油》、《瑞雪处处话丰年》等作品之上,引领我们走进他的精神世界,走进他爱得热切的那片土地。

因为人与自然的契合,所以自然之风景能使人感兴,使人产生创作的灵感。正如石涛所说的:“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暗合宗白华先生提出的:“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观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所以,正是内心深处对故乡的记忆、向往、眷恋和希冀与故乡今昔景致的高度契合,不断激发出了孟佐民创作的激情和创作的灵感。

可以用手中的笔墨来抒发情怀,去表现丰富的精神世界,大概是对于艺术家而言十分幸福和幸运的事情。孟佐民是幸福和幸运的,他用他的心与手创造了美,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乡,也把这份美好传递给了我们。其实,我们看到的既是孟佐民的故乡,也是我们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