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穆 恢弘 ——看孟佐民水墨山水


文/水天中
来源:艺盘      时间:2018-06-14

我喜欢孟佐民的画,因为它画出了陇东高原特有的静穆和恢弘。他的画具有他的故土同样的气度,朴茂沉厚,单纯而开阔。如果你曾经在那里生活,你一定会品味他的作品,无需我来介绍。因为他的画会勾起你心中温暖的回忆。

如果你不曾去过陇东高原,提到黄土地,你就会联想到一派单调的荒凉,联想到飞扬的尘土中的安塞腰鼓,联想到干渴的土地上掠过的干渴的风。其实,中国西部那一大片黄土高原包含着丰富的变化。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习俗,都有很多差异。与陕北高原相比,陇东显得更具多样性。这里是泾河和渭河的上游,六盘山以西的水流都注入渭河,六盘山以东的河流如蒲河、芮河、黑河、马莲河都流入泾河。古代文人为“泾清渭浊”还是“渭清泾浊”争论了几百年。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却清楚的知道泾水是清澈的——除非夏天的暴雨使它变得翻腾起浊浪。孟佐民的家就在芮河边的山塬之下。在芮河水系的平川里,有阡陌纵横的田地,有蔚然深秀的谷地,那里的景色与中原乡村近似。从河流冲蚀的低地仰望高原,有峰岭崖岫的奇峻,但登上“山顶”之后,你会惊奇的发现,眼前竟是一片无际的平原。当地人称这种地貌为“塬”,它是黄土高原的主体,对于住在塬上的人来说,城市和公路都是分布在深陷的河谷里。塬上的开阔坦荡,简直和华北、东北的大平原差不多。民谚称“长武塬上看大天”或“董志塬上看大天”,此之谓也。但你一直往前走,也许会被脚下突然出现的沟壑吓一跳,它们极深极宽,对面的土崖在阳光下显出蓝紫色的雾霭  ,使你想起科罗拉多大峡谷,但沟底有郁郁葱葱的林木和闪着银光的水流。沿着陡直的土崖上曲折往复的小路走到沟底,再爬上对面的塬顶,有的只需一小时,有的也许得走上一天。塬上塬下,都有茂密的庄稼和缕缕炊烟,你随时都会碰上两颊红红的顽皮的小孩和苗条而结实的姑娘。这一带水土流失不像陕北那样严重,土地比较完整,夏秋常有连绵的阴雨,冬春之际常常有明朗的阳光。土地和人的关系是和谐的,生活在这里的人的心态,也就温顺平和的多。像电影《黄土地》里发狂似的求雨和打腰鼓的那类场面,会使这里的农民大吃一惊。

孟佐民就是这片土地的儿子,它的画就是这片土地的果实。他以充满亲情的眼光观看故乡的山河,从宽厚广袤的山野间,体察出绵绵无尽的情思。他在故乡的山野里漫步时常常想到他的母亲;而当他端详母亲的面庞时,又总是想起他所生长的山野。也许,这正是孟佐民山水画的奥秘所在。

从传统山水画的技法观念来看,孟佐民擅于抓取山水之势,疏于营造山水之质:长于用墨而略于用笔。这可能是一种个性化的形式选择,但从他所描绘的对象,即黄土高原的地貌特点看,这种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画家的表现技法。黄土地不像嶙峋的山岩和葱茏竹木那样,有皴擦点染充分发挥表现性能的空间。它的审美特色正在寓于单纯中的静穆恢弘的气度。孟佐民的水画创作,随着题材的扩展,他的表现手段会相应丰富起来。另外,从传统山水画的历史看,元人以后的山水画家,越来越为点线皴擦本身的趣味所吸引,越来越轻视整体构成,整体气势的意义。所以中青年画家近年的逆向选择,应该说是符合山水画艺术规律的合理发展。经过正反合的阶段演变,现在的中青年山水画家,有希望迎来山水画艺术的新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