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明君名家集评


来源:艺盘      时间:2018-06-15

陆明君的书法史研究具有扎实的功底,他在吉林大学古籍所师从丛文俊先生,受到了系统的治学训练。其专著《簠斋研究》,在资料的收集、挖掘,对陈介祺学术贡献的概括、评价,对金石学等相关知识的了解、运用,都显示出成熟的手法和宽阔的视野。近年来,他又把精力集中在对魏晋南北朝碑别字的专题研究上,在赵之谦、罗振玉的基础上将这一课题推向更加细致和深入。尤其是超越了具体应用现象,从文字学和文化背景上进行分析阐述,使这一问题更具有学术价值。陆明君用自己的治学方法和路子证明,沉潜和坚持是一个从事学术研究者必备的素质和心理准备。(中国书协“中青年学术精英提名理由”,见《中国书法》2010年第9期)

      ——刘恒(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古人论画谓“气韵非师”,好的学者书法也是如此,以文气为高,由积学而臻妙,非可与雕虫弄技者道。明君兄是书法家中的学者,学者中的书法家,他的书法是学养情怀的自然流露,兼碑帖之长而自成一种清雅、简古、萧散的个人面目,于当代中青年书家中,足称一时之选。甲午仲春,曾翔于京华。

——曾翔(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篆刻研究所所长、著名书法家)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书家,无疑是当代书坛最活跃的一个群体,这个群体的书家适逢当代书法发展的契机,并从探索走向了成熟,主宰了当代书法的大半江山。而这个群体的代表性书家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伴随着困惑与苦恼,能否继续发展,跃上一个新高度,则是关键所在。而制约他们的核心问题并不是源自书法本体的技术层面,而是修养与心态。从这个切入点来考虑,这个群体中最具发展后劲的,应是有着扎实创作基础又具有全面修养者。而陆明君以其创作和研究上的双栖成果,成为了这个群体中的典型个例。······没有文化修养的书法家只能是一个写字匠。而陆明君的文化根基打得很厚实,其知识结构不仅在书法方面,在历史文献、金石学、文字学、美术学等方面均有涉猎,这从其论文与著作中足可见证。而陆明君又并不是那种吊书袋类型者,他是极有才情的,所以既长于考证类文章,又能从心于当代书画批评。也正是他的诸多兼容,才有了不凡的创作能力。而最难得的是,其有虚旷的心胸,不骄不躁,淡然于名利,既能静笃于学术,又能放浪游心于笔墨中,体现了学人的求真风骨与艺术家的烂漫情怀。在当代书法充斥浮躁之风、文化品性严重缺失、后劲不足的背景下,我们从陆明君这里看到了希望,因为他代表了当代一批受过系统专业及学术训练的中青年书法精英,已开始发挥他们的才能,并展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杨锁强(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书法学院教授)

品读陆先生的书法最重要的感觉就是作品古朴自然而又不缺乏灵动。观其书作感觉到他的艺术既是古典的,又是现代的。他追求书法韵味和品位,以魏晋风流为主调,兼取唐宋法度的精严与意趣。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处处可追踪到古代先贤书法美的姿影。他善于将古代范帖、手札中具有自我审美特征的字进行演化和归纳,造出自家新样,体现出对传统的深刻理解与把握。……其书法用笔精熟、灵动率意而沉着痛快,讲究笔法、笔势,结体生动活泼、奇趣多姿,作品以气胜、以势显,体现出一种“师古不泥、食古能化”的继承与创造能力。尤其是先生的行书有一种迥异于时风的形态,饶有韵味,在当代书法中具有鲜明的个性。

           ——孔祥宇(书法家、书法评论家)

陆明君博士在书法上的造诣是多方面的。在学术研究中成果丰厚,具有自身的研究领域与特色,在碑别字及金石学方面有深入的探索与独到的见解;在书法创作上展现了突出的才能,其各体兼工,风格雅正,且颇具个性与新意。其对古代经典作品的深度挖掘,技法的纯正与丰富,作品的书卷气息与人文内涵等方面,都显示出其不懈的追求。他以人格修养为根本,以艺术理论为导向,在把握、塑建书法的格调上,体现出独特的见地与思考。

                              —— 吕金成(《印学研究》主编)

陆明君于书法一事,诸体皆善。小楷精微秀挺,意趣盎然,似晋人风味,宛在几案间。行草书超逸俊爽,雄浑而不作怒张,巧妙而不持造作。篆字取法金文、诏版,古雅质朴,工丽劲遒。隶体则秀美飞动,潇洒自适。其取法广泛,可谓上溯汉魏,下及宋明;笔力骏健,意到便成。其书之轨迹脉络,亦大率如此。

清晨闲景,竹窗松轩。赏读明君书法佳构,恍若临“如月之曙,如气之秋”。点画中间所溢出高古之境,萧然之意,清奇之韵,既是真力显示,又是学识、情性流露。“离形得似,庶几斯人”。陆君赋质之高迈,用功之辛勤,可以想见。

——梁少膺(书法家、书法理论家)

魏晋风度和二王高度代表了书法的一种至高的境界,是历代书家的创作和审美理想。明君师兄的书法也是朝着这一方向努力的。当代书坛在继承和发展二王书风方面大都把二王书法表面化、肤浅化了,只学其形似不求其神采,所以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有二王外在的面貌,却没有风骨。李世民早就说过“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唯在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耳。”这可作为当代学二王书者的理论指导。当然,有很多时候,书法的格调和境界不只在苦学,还和人品、学养、悟性有关。明君师兄写二王,既能精于其形,又能探求内质,且上溯于简帛篆隶,下汲于唐宋名迹,而且又有学术的提升与学问的涵养,所以能写出新意,正如苏轼所说“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与豪放之外”。书法得此境界,善矣哉!

长期的学术研究、丰富的文化修养,系统的文字学理论基础,奠定了陆师兄深厚的书法创作根基,为书法创作带来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其很注重自己书法的格调和内在的精神追求,而力避野俗,在广泛而深入地对传统经典的继承中,形成了自我的个性风格。赏其书法,若《二十四诗品》之“清奇”、“典雅”之境界。概言之,如《书概》所云“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书如其人”虽是中国古代书法批评最有代表性的方法和观念,但我觉得用刘熙载的这句话来评价陆明君的书法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李慧斌(博士,书法理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