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园——金增友作品赏析


文/邵大箴
来源:艺盘      时间:2018-06-09

在山东画家金增友的心中,始终有一片园子,那是一个时有微风吹拂,竹影婆娑围绕着青砖瓦墙,伴有几声鸟叫蝉鸣的世界。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甚古雅幽深,一个古宅深院,曲径幽廊,怪石鸟飞”,那就是他的“心灵归处”。落在纸面上,则是一幅幅情与景的交融,墨与色交汇,洋溢着浓郁的唯美主义情调的画面。作为一名受过系统的学院式美术教育的画家,他观察生活的视角以及选择的题材,令人想起中国文化中的一个传统——古典园林。

历代文人画士对园林多有偏爱,画家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所创造的辋川别墅也充满着诗情画意,可惜今天已经无法见到了。清中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燮所营造的园子中仅仅有“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虽然朴素无华,但充盈着别样的情趣,也令人神往不已。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金增友对园林以及田园生活的热爱,是继承了古人传统的。然而,与古人的园林相比,金增友的园林既与之有相通之处,亦有所区别,在审美价值取向以及表现形式上,金增友有自己的选择。在中国文化土壤里孕育产生的园林艺术,与中国传统的田园诗歌、山水画有着水乳交融的关系,他们所追求的意境,是“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有濠濮间想”,这已道出了园林的意境。但总的来说,古人钟情于园林的目的在于寄托其出世的理想,抒发其隐逸的情趣。然而,金增友笔下的园林虽自由闲逸却充盈着强烈的入世情怀。如《1938年-西南园子》和《金赫庄的旧梦》,他绘写的园林不是一个孤立的院落,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筑,不是一片有限的景观,院墙、花窗、隔扇、回廊、曲径,里里外外联想无穷无尽:厢房外边是院子,走出院子连着小巷,小巷尽头是石板桥……这些被反复利用的、极有意味的形象符号引人遐思,其中流露出来的是浓郁的生活气息,换句话说,他所描绘的园林是温暖的家居,散发出人间烟火气。

历代喜爱园林画家很多,然而,在古代,直接以园林为描绘对象的绘画却不多见,在流传下来的绘画作品中,偶有涉及园林题材者,大多含有“写意”的成分,很少能有像金增友这般画的工整严谨、淡雅素净。金增友画写园林,虽大多平淡素雅,却也在不断追求中国画笔墨与色彩的融合,并力免重蹈前人“忽左忽右”的通病,即往往在色彩上有所突破,就忽略或淡化了笔墨,或在笔墨有突破时又忽略了色彩。而观他的作品,无论《大明青花》系列还是《月满画卷》等,都是在寻求一种突破,一种融和,即主色调与主题相吻合,而突出的色彩则用来凸显整个画面的生趣与活力,并加之合理的笔墨与线条结合起有机的整体。

金增友的作品中一般都会出现人物形象,或古人信步、或小童玩闹,这其中尤以仕女最为出彩——美丽安静、内外清澈,静无瑕秽,总是微微侧着头,从重叠而又有序的衣领上透出修颈,纤手的美丽线条,楚楚动人。这些侧目的女子,能给人以含蓄的诱惑。也就是徐志摩的那句著名诗句:“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似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这些美女在他的笔下含苞欲放,却娇艳欲滴,让人难忘。

明代戏剧作家汤显祖在他的名作《牡丹亭》中借杜丽娘之口,说出了这样一句话:“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我们也可以说,不到金增友笔下的园子一游,怎知在他心底居然还保留着这样一片宁静安适、让人陶然忘世的角落。“三曲九廊,幽园之中竹木奇石,窗下青灯掩诗……,大隐度着细步细听岁月之声,风,凉意深幽,吹过古巷,一转弯不见了,树在轻摇……。”金增友的画就像他自己的诗,其实是他对十分向往的古典庄园的净化话语,寄寓着一个怀乡、怀古者的原始情感,他对一幅幅记忆中的图象赋予虔诚的原初感觉,让他们升华到自已的精神性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