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古典主义的实验表达 ——读王斌的中国画


文/汪放
来源:艺盘      时间:2018-04-03

太仓,又名娄东。这个地方有点特别,清初,这里诞生的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开创的娄东画派,曾登峰造极,引领了满清整整一代画风。到了新文化运动时,娄东画派遭到了全面的围攻与扬弃。近些年理论界对此画派又生争辩,其焦点是2012年上海博物馆精心策展了"南宗正脉"画展。王斌就生长生活在太仓这个地方。

事实上,即便在上世纪,娄东画派为主流所扬弃,但在太仓还是有很多的传承,其代表性的人物有侨居上海的朱屺瞻和南京的宋文治。他们早期都曾浸淫过娄东画派,前者后溶入海派,后者开创了新金陵画派。植根于娄东画派,始终活跃在太仓的则是邢少兰。当然他的画也随时创新,有他的风格。王斌的首任老师便是邢少兰。他跟从邢先生20年,深受娄东画派的影响。

娄东画派的特点,自有公论。我觉得有一点似乎少有人注意,那便是太仓东临长江,南接上海、西邻苏州,北依虞山。因此,这里的民风、文风有点特别,简单地说,就是既有大江东去的豪迈,又有小桥流水的婉约。而这恰恰深深影响和印证了王斌画风的设计与选择。

2010年,年届天命的王斌决定赴中国国家画院深造,拜漓江黄格胜为师,潜心学习南北各派画风,游历大山名川,越今三年。近阅王斌甲午新春所制,感其画风、画格传承与流变,略记于后。

我觉得王斌早期画风,深受邢少兰影响,草木滋润,远山含黛,华美秀丽,意趣盎然。初从黄格胜阶段,刻意求同,强调块面,去芜见菁,简约洗练。近日所制,画风大变,似乎古今融合,南北贯通。约略可见其面目有三:一为雄秀。其秀,所谓一方水土一方人,师从地缘而已,当可不再阐述。而其雄,我以为缘由履涉西北之域写生采风,大山大水引发了他天赋秉性的迸发。二为凝练。功在黄格胜高密度的写生之法,成就了他提炼概括,把握大势的能力。三为灵动。娄东强调的画面见笔、旨趣高远的理念,和"工夫在诗外"的修炼,造就了王斌意象的纷繁与旨向的聚合的统一。

王斌的画,北山为体,南水为韵。前简约,突出主题,强调冲击;中繁复,突出线条,体现功力;后虚韵,利用纸墨,营造意境。他用类似白话文的西方语言,试图表达东方思想,创造出新的范式,我觉得尚处在初始阶段,因此我将其画称之为后古典主义的实验表达。

                 甲午初八(2014年2月7日)新春试笔

                 作者汪放原太仓市文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