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我无我 物我两忘


--------品鉴高延君国画艺术 文/陈荣
来源:艺盘       时间:2018-04-03

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经典语录:“人的面孔比人的嘴巴说出来的东西更多,更真实”。嘴巴说出来的是一部分的思想,而面孔说出的则是全部思想的本质。书画面貌,正是艺术家的另一张面孔。

高延君年少习画。自2011年起,师从中国美协副主席、漓江画派领军人物黄格胜先生、孔紫先生学习山水人物,至今已经在中国美协举办的展览中收获了各种奖项若干,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可谓成绩斐然。

他的山水作品面貌多样,南宗的秀润葱郁和北派的高旷爽朗兼有,纯水墨渲染和淡彩附色具足,或苍润厚重,豪放大气,或神秀俊美,云水飞动,美景可游可居。近景小品水墨淋漓,木屋的质感非常强烈,似乎伸手可以亲近到古老与温和。石质纹理的皴擦,阴阳黑白的光影效果,让人如临其境。树干用侧峰干笔勾勒,笔道灵活生动,突出龙钟老态,尽显年轮沧桑,树冠茂盛浓密,点簇疏密有间,线条纵横交错,远近浓淡次第晕开。主体建筑面目清新,部分房屋溢出画外,弦外之音,留给观者回味体会。主体与客体融合呼应,位置开合张弛有度,平远虚实过度自然,巧妙留白,气脉贯通。美景悠然,楚楚动人。

但无论是描述黄土高原的窑洞还是大山大水,或是苗寨鸟瞰甚至近景推进,画面里一个人影都没有。极少的作品里,点缀了飞鸟,小鸭子,渡船,就算是很生活的作品了。活物的动感是画家感情抒发的一个亮点,哪怕是一条小狗的形象动作,也是蓄意着艺术家的情趣情绪的,而他一点也没有透露,代以第三者的角度,审视,关注,敏感地去发现,大千世界或者细致入微。佛教讲,圣人无我,故胸臆空洞,与天同量。无我,即是无限之我,与天地同在,因而无处不在。高延君站在了第三者的客观角度上,对天地万物进行了理性地关注,在书画这张脸上,用心可鉴。天地间或有一个小我,而高延君的画里没有,他将自己的心性融入笔墨、尽情泼洒到了作品的每一个角落。

山水画中的无我,与人物画中我的每一面,都巧妙地表达了“我”的情怀。只是沉浸之深,物我两化,已然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雨润田无意无声,妙然无痕。由山水之厚重,转而人物之白描,对于高延君来说,是一个思想逐渐轻盈的过程。这个过程,同时也意味着艺术的更加成熟与自信。

叔本华说,要么寂寞,要么庸俗。作为一位艺术家,高延君既有出世的豁达,又有入世的平和,在独立淡泊、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中,默默求索和成长。这种状态,值得尊重和推崇。

潜心问教于名师大作间,兼之勤奋精进,假以时日,高延君定有更多的好作品出炉,我们坐等欣赏便是。期待如约的感动。

                                   

                                              丙申初冬于卧牛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