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心中的山水画─记山水画家李友好


来源:李友好书画网      时间:2018-03-21

近几年,在画境上,中年画家李友好的山水画颇为引人注目。他的山水作品往往于真实生动的具象中掺以意象,在淋漓的水墨中加入泼彩,亦工亦写,时巧时拙。塑造出似真似幻、雄阔奇伟的山水意境。不管你是否喜欢他的画作,但在众多的画作中往往一眼就可以认出他那个人风格显著的作薯。著名美术评论家薄松年评论说:“他以炽热的情感拥抱自然,发现包蕴和隐秘于山川中的美和奇,创作里充满了幻想和想像,而不是客观自然的翻版。”此语可谓一语中的,说出了李友好山水画作最本质的特点。

画家是个美好而又艰苦的行当,说美好是因为画家在时时创造美,说艰苦是因为画家要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不但要有天赋与机遇,还必须付出艰苦努力。这对李友好也不例外,人到中年的他,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已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

友好从小便显露出对书画的兴趣与天赋,喜欢写写画画。上小学时,老师看他字写得好,夸奖说是“刻钢版的字”,也正因为此,上小学、中学时,出黑版报便常常成了他的任务。1972年,他中学毕业。正因为在书画方面的特长,他被分到二轻局对外出口国画组。这个组的任务就是临摹古代中国画作品以供出口创汇。友好被分配临摹历代山水精品,要求是要能乱真。当时“文革”还未结束,中国画坛还是一片万马齐喑的萧索景象。而友好却因这特殊的机遇,得以日日沉浸于伟大的中国山水画艺术之中,真是一件幸事。但好景不长,1974年,“批林批孔”运动中,国画组被斥为“复古倒退”而被解散,然而这二年的认真临摹,却给友好打下了传统中国山水画的基础,使他对传统山水画的构图、笔墨等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也更激起了他对山水画艺术的热爱。此后,他先后到模具厂、印刷二厂、文亭商场等单位从事宣传及美术设计等方面的工作。单位虽然换了不少,但对山峦画艺术的追求却始终不变。他学习古人,以造化为师,这期间曾先后到黄山、泰山、太华、匡庐、武当等地寻奇揽胜,面对壮丽河山,更加深了对山水画艺术的理解。1984年,他以优异的专业成绩,经考试,被调入徐州日报社,成了一名术编辑。

李友好的山水很难归到哪门哪派,他对山水画艺术的追求主要是靠自学及悟性,在当代的山水画大师中,他特别喜欢李可染的厚重及张大千富于张力的泼彩,并下过不少功夫去临摹,特别是对徐州人引为骄傲的李可染,更是心摹手追。然而摹仿毕竟是摹仿,他有时拿自己比较满意的画给别人看,别人说:嗯,不错,像李可染。这算是夸赞,然而对于在艺术上有自己追求的李友好来说,却使他陷入苦恼之中:怎样才能走出自己的艺术之路?他开始尝试一些画法,想寻求自己的艺术语言。但这又谈何容易,他曾画了一张又一张,但看看,连自己也不喜欢,又何谈去感动别人?只好一张又一张地扔到纸篓里。有时实在画不出,他便到山野之中走走,散散心。一次,雨过天晴,他在云龙山上走,惬意的山风让人心清气爽,刚被雨洗过的绿树、山石、蓝天、湖水色彩是那么的明丽,使人想起西洋绘画中的色彩。他心中蓦然一动:中国画讲究笔墨,如果把西洋画较为厚重的色彩和中国画的笔墨结合起来,会不会产生一种新的艺术效果呢?此后,他沿着这个思路作了一些尝试。1995至1996年,他有机会到中央美院进修。一次他听郭怡宗先生讲课。郭先生认为国画固然要学习传统,但作为个人创作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从各方面人手,可以从西洋甚至武术、音乐等方面切入。这一观点和友好思想深处的某些想法暗暗合拍,使他怦然心动。他想,自己画过速写、插图,搞过装潢,干过美编,如果把自己所掌握的东西都糅到山水画作品之中会不会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呢?在中央美院,他还随贾又福等先生学习。贾先生多次上太行山写生,师法自然,但经过他的升华与创造,画出来的却是现实中看不到的他“心中的山水”,一个奇丽瑰伟的世界。这对李友好的艺术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如今,经过不断摸索,李友好已形成自己的山水画风格。记得几年前,笔者看过他的几幅作品,感到色彩厚重,构图及线条明显地受版画影响。记得当时曾把观感告诉友好。近日,就其作品的风格,笔者又专门询问友好自己主观上的认识。他说:“首先,我画的是中国画,笔墨技巧等都是中国画的,同时我又吸收了版面的构成,西洋画的色彩及对秦汉书法线条的理解,再加上自己对音乐、武术的偏爱,并把这些有机地糅合到一起,在作品中表现出来,从而在视觉上产生一种冲击力。”他在艺术上逐步形成的独特风貌也得到社会的认可。近年来,他曾多次在北京、上海、山东等地举办个人画展,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其《北国月色》、《万泉争流》、《古柏金秋》、《年年飞鸿》、《芙蓉落雁》等多幅作品在由文化部、中国美协、江苏美协等单位及部门举办的各种美展中获金奖、铜奖、优秀奖等。其作品也广为国内外人士收藏。

中国向有书画同源之说,画中国画更是离不开书法。李友好的书法作品同样也是风格独特。他的书作介于篆隶之间笔划间架多方折结构,让人想起汉镜铭文中的一种方形篆书,而用笔则生涩老辣,又吸收了现代黑白构成的一些因素,从而形成的一种奇拙之味。不管喜欢不喜欢,但让你过目难忘。一看便知是他的书作。1998年,李友好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画展时,几位日本友人对其画作中的边款题跋产生浓厚兴趣,提出要收藏他的书法作品。李友好当场挥毫,得到众多围观者的赞叹与好评。

作为艺术家的李友好,人已到中年,正是艺术日臻成熟而又精力充沛的年代,我们相信友好肯定能不断创作出更多更美的作品展示在人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