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铭其人其画


文/万伯翱
来源:雅昌      时间:2018-03-07

美学讲“风格即是人”。反过来解释这句名言:艺术家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陆恪、不同的追求和秉赋与文化素养,必然会影响甚至决定着艺术家对艺术道路的选择。

秋韵.png

《秋韵》

世界著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有一句座佑铭:“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刘铭正是这样一位在艺术上年复一年,孜孜以求的默默耕耘者。他平时少言寡语,但待人接物诚恳认真,没有艺术家的翩翩风度,也很少有才华横溢的表露,但学习则特别勤奋刻苦,绝无轻率浮躁之态。他的作品,理智重于教隋,笔力求稳,应规入矩,用技巧不多,画速亦不快,但一落笔便能聚精会神,全力以赴,不惮修正,竭心尽力,一气呵成,幅幅有陈洪绶、徐渭、任伯年、潘天寿之笔墨韵味,古朴苍劲,展现出曲赋雅集和坚实的理论思想,扎实深厚的基础。

秋获溪韵.jpg

《秋获溪韵》

刘铭始终崇信“美即自然”这一理念,他对“造化”之师毕恭毕敬,他的笔墨来自传统,继承传统而不泥古,墨润笔酣,完全是现代人的笔性,于沉着痛快中隐含抒情,精耕细作,密密层层的笔触织出了一幅幅唐诗宋词般的佳作。天道酬勤,他获得了成功。

对语.jpg

《对语》

刘铭虽有思想但著述不多,讲话也不擅壮志凌云,平时默默无声,但从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时刻不忘磨砺自己手中的笔和头脑中的学识,在学问和技艺面前,他依然如孔子所言“勤于学”。用心思索,认真对待新技艺,新知识,执着地寻找自己个人的精神意象,不辞寂途寞境,苦苦寻觅艺术创造的真谛。孔子曰“敏于思”。中国画艺术的领悟,既在于天资,也在于后天的勤奋,艺术的领悟是一匹无规律可寻的无疆之野马,领悟的是长年累月的艺术培养,领晤笔墨,领悟传统,使自己的艺术领悟在传统的有力支撑下诱过表层进入深层次;刘铭绘画创作上的进步,靠的正是真诚质朴的性格,不知休止地领悟和艺术探索,历经艰辛、曲折才更有搏击奋进的精神。

黄宾虹先生讲“师外造化”:即造化于人的阅历,也造化于自然的春草溪柳,古木奇石,月影花姿,晓霜晨露,大川激流,细泉呜咽,笔到形出,神完气足;刘铭的作品关怀的正是这个造化之师,他搜捕到的优美线条和生动的墨韵唤起愉悦,激发思潮,朦胧的潜意识中笔墨生机一片,真诚一片。

郑板桥讲:“意在笔先,趣在法外”,透过绘画的理论看刘铭的作品,墨彩神奇变化,笔线常有不测,笔随意生,线随笔行,真诚自如地表达正是凝神遐想,妙语自然,得意忘形,物我两忘;线是中国画的重要特征之一,刘铭用线得力于篆书,以中锋取“疾涩”之势,长线悠扬,短线急促,曲线交织,陡增了画面的艺术品质。

艺术,当然要谈艺术感觉,一是艺术家本人的艺术领悟能力,另一是画作的艺术表现氛围,它既游离又融合于艺术作品本身的精神状态,情怀表达,心命触角和闪光点一灵感的综合共态,很难理l生去触摸,必须用精神去感觉,用心灵去体悟;刘铭的艺术感觉一部分来自其本身的资质,一部分得力于秦韵汉赋和时代,刘铭深明其理,他在力追画格,深求气韵的同时,注重艺术语言的锤炼。从形式上看,他能熟练地运用现代平面构成,从意味的几何形块的空间分割,使其画面新颖古意,墨彩统一,笔线带动墨彩运动,“润含春雨,燥裂秋风”,在对立统一的法则中求得灵动和谐,润含骨气,燥蓄气韵,雄厚苍茫,浑化无际的艺术效果,使其画作甚有传统中国画的精神。

5a7a643116e01.jpg

《石亭春满枝》

艺术创造需要敏锐和鲜活的艺术感赏,这就要求艺术家把握自己的精神家园,勤奋开拓,保持宗教信仰般的对艺术的虔诚和童心般的清纯,自信;保持旺盛的创造热情和对艺术一往情深的专注;好在刘铭是朴实的,阳光的,自然的,他的知识结构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他的艺术感悟能力和消化能力使他具备了不断精进的条件一有中国文化思想,哲学思想,人文思想以及现实主义美术创作思想;关注社会.表现人民,讴歌时代的源与泉,有他的执着勤奋,在刘铭的艺术道路上还有着更艰苦,更辉煌的未来。

刘铭,1964年生于陕西,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专业和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大型美展,并获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多幅作品被选送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并被博物馆、艺术馆收藏。

1998年被香港《收藏》杂志评为十位最看好的作品收藏对象之一。2010年被中国收藏鉴赏家协会、中国画廊经营协会、《收藏鉴赏》、《中国书画投资行情》杂志社评论为当代最具有收藏投资价值的人物画家。

出版有《刘铭人物画精选---津杨柳青画社》《刘铭画集》《中国画廊推介画家精品·刘铭》《当代实力画家·刘铭》《21世纪有影响力画家个案研究·刘铭》《文辞·笔墨——刘铭绘画作品集》等多部画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