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心禅境 意动天机——陈美正山水画解读


文/李新平
来源:艺盘      时间:2018-02-07


 

  一幅好的中国画作品,自然会创造出特别能夺人魂魄的力量,这种精神力量也必然会反映出一种意境。赏读山水画家陈美正的山水画,明山秀水,茂林修竹,清气荡漾,灵气四溢,文气古雅,逸气纵飞,其情其景,悦人耳目,陶冶心灵,那桃花源般的意境令人向往,令人心醉,但这种意境又不是一种脱俗的逃离,而恰似对当今中华盛世人民生活的美好记忆,这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一种美好的享受,也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向往和谐的期盼。

  

  陈美正笔下的灵动形象来源于其对自然山川的热爱。他出生于山水甲天下的广西桂林,家乡的清山秀水孕育和启迪了他的创作灵感,启迪了他的创作思维,使其笔致中多了些灵秀清雅。在桂林山水的熏陶浸染中,陈美正坚持师法自然,师法造化,用真爱感悟山河,用真情拥抱生活,将真情倾注于艺术创作,用画笔畅叙自然造化。他的画作清雅高古,空灵隽秀,透露出浓浓的桂林山水之韵律,南方山水之情调,其后则随着阅历的增加,他又逐渐走入了借自然山水之形躯来传达中国文化精神意象,表达那种神秘深邃的诗意化的人文意境 。

 

  观陈美正山水作品,显然属于写生摹古一类,其作品中透射的高雅文韵和古色古香,彰显出了作者师法传统、师法自然的功力,彰显出了画家心灵体悟与笔墨体悟融为一体之后所涣发的独特韵味。陈美正山水画境的形成发源于其对生活的感悟,也源于其对中国传统山水绘画的长期浸淫。其间,陈美正凭籍自己的耐性、悟性和付出的极大努力,既继承传统,又能写出自己的心象,形成了一种个人独有的艺术面目。他于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毕业之后,又先后就读于中国画研究院李宝林高研班和中国国家画院范扬首届山水画课题班,并长居北京从事山水画创作与研究,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展览并多次获奖。他通过不断地求师问道,不断地研究和思考古代和前辈大师的画论、画作,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文学修养,靠“读万卷书”来丰富文化知识,靠“行万里路”来用心感悟大自然的魅力。他深深体悟到“只有长期深入到大自然当中去体验山水丘壑之生灵,才能获取画中的意境;只有全面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人品、境界,才能开拓胸襟,超然物外,才能融情趣于神思,畅神采于天地之外”。

 

  从陈美正明丽灿烂并透露着苍古之气的画作中,我们很能看到那传统的文脉之来源,感受到他的取法之高古。他取法王蒙、黄公望、 董其昌、 渐江 ,取其简静、高古、空邃、静谧之意境,他特别吸收了龚贤的层层积染和墨分五色,并善于把五代董源、巨然和北宋荆浩、范宽的风范进行交融组合,他在长期与古人先贤相对的修行中多受惠泽,终于画出了北骨南肌、超凡脱俗,具有清灵、秀润、高古之气的个人风格。赏其画作《一片闲云足卷舒》,近景碧水荡漾,林木秀茂,中景稻田青翠,青瓦白墙、古色古香的民居隐现在美丽的田园之中,而远景则山峦起伏、云蒸霞蔚、烟波浩渺,他用个人的笔墨把个人心象描绘的美伦美奂,这美丽奥妙的意境令人心旷神怡。使人感受到“境不自生、因心故现”的境由心生的禅意道心,只有真正做到了内心的清静才能取境如此空灵。

 

  赏读陈美正画作,最动人处还是逸气从容中显现出来的格调和品位。多年来,陈美正坚持以“道”为创作根源,他喜欢宗炳的“洗心养身”,喜欢庄子的“斋以静心”,他说“洗心方可澄怀,澄怀方能观道。心静方能听得见风雨天籁,方能分清古人远来的脚步声和现代人忙乱的奔走声,方能辨明梵乐圣曲和身边的樵唱渔歌。”正因如此,他走着以隐逸传统来支撑其创作精神实质的画风,使山水之中蕴涵的“逸”味具有了许多画面难有的风格。

 

  陈美正在画中追求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是一种“道法自然”的哲学审美观。他力图在造化与人的心灵之间相通处透显出自己的艺术精神。在他的山水画中,春雨霏霏,夏山青翠,秋云飘动,冬雪晶莹,山泉林木房舍稻田皆自有天机,诗情画意中令人超凡脱俗,心旷神怡,他给繁杂忙碌的人们营造了一处处陶冶情操、修身养性、释放情感的休闲之地,这便是其画作深受社会欢迎的重要因素。

 

  品读陈美正的《桃花源记》系列,茂林修竹,清气回荡;溪流潺潺,灵气回旋;云拥翠山,仙气缭绕;青屋隐现,逸气从容;他用自然造化赋予自己的心灵感受,他用使转自如、轻灵潇洒的笔墨,他用“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绘出了一幅当代的人间仙境。他说:“我从小就向往陶渊明的《陶花源记》,这是我最理想的归处,也是我心中梦想的家园。我们现在生活在千古难逢的太平盛世,人与人和谐共处,人与社会和谐共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正是我力图构建的桃花源。我将以全新的笔墨样式诠释新时代的新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