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Film】胭脂扣·ROUGE | 卢晓峰


来源:艺盘      时间:2018-02-01

 疼痛之美——漫谈《胭脂扣》


 卢晓峰简介 

卢晓峰1977年生于山东,1999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中央美院国画系第一工作室研究生课程班,2006年获山东艺术学院意笔人物画教学研究硕士学位,2010年获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博士学位。现为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jpg


作品名称:《胭脂扣》

尺寸:280X140cm

材质:纸本

年代:2016

艺盘:《胭脂扣》这部电影有哪些场景或者特殊的情节打动您?您对这部电影的理解是怎样的?

电影《胭脂扣》中有这样一幕让人记忆犹新的场景:如花和十二少非常甜蜜地在一块儿吸鸦片、聊天,那个状态是一种特别甜蜜的感觉!

2.jpg


电影《胭脂扣》截图

十二少和如花在妓院相遇,两个人的感情比较纯洁,通俗意义上来说,比较肮脏的地方,能有这么纯洁的感情,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反差,当时的社会环境不允许有这样的情感发生,之后的剧情就是急转直下地往悲剧上发展,两个人承受不了这种压力,吞食鸦片自杀,那是何等的一种悲凉、绝望的状态!

3.jpg


电影《胭脂扣》截图

后来如花死去仍旧念念不忘,鬼魂再次回到人间,辗转找十二少时,发现他却苟活于人世……

从如花的角度来说,自己一直坚定的信念,两个人的真爱突然在现实面前被瓦解了,两个人的承诺或者说曾经共同的信仰被一个人给抛弃了,那种近于崩溃的绝望心理可想而知。

4.jpg


电影《胭脂扣》截图

再说十二少,面对生和死的选择,出于一种本能,或者说是一种懦弱的行为方式,他活着可能比如花死去还要痛苦,在心理上受到的折磨还要大,最后他喊出“对不起,如花”的那种口气和话语,更加深刻地表现出他苟活于人世这几十年的一种微妙心理状态,或者说整个人走到一个结束点时,内心的一种绝望或歇斯底里的爆发,让人印象深刻,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二十多年过去了,电影中太多的细节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淡忘,偶有听到《胭脂扣》这首歌,内心仍会荡起一丝波澜。

艺盘:您的《胭脂扣》作品是基于一个怎样的契机才产生的创作灵感?这幅作品跟这部电影有内在的关联吗?

我的《胭脂扣》绘画作品创作于2016年12月。清楚记得当时的创作环境也是比较独特的,画室特别的冷,自己一个人每天晚上在画室里待着,穿着很厚的羽绒服,又套上好几层秋裤,有时候手冻得伸不开,那种感觉特别冷、特别凉,跟这幅画的题材风格正好非常契合。从起草图到画碳稿、画墨稿再到画色彩最后做调整,整个制作时间差不多一周左右,在这个制作过程中,更多的是面临一个技术性问题,但我觉得技术最终还是要服从于整个画面或者说是这个题材表现的需要,所以我选择性地用了些色彩、造型等表达方式。这幅画让我比较满意的是最后一个荧光绿的运用,一团荧光绿笼罩在男人和女人的头顶,浓重的黑墨从上面压来,营造出一种很凉很透的、浓烈的鬼气,让人不寒而栗!

5.jpg


卢晓峰作品《胭脂扣》局部

其实这幅画很偶然,也没有特别想去往电影上靠的,只是因为之前看过这个电影,脑中留下过深刻的印象,后来生活中周围的一些人事经历,偶尔触动了这个想法,让我觉得可以从这个电影中脱胎出来一幅画,而这幅作品绝不是对电影的图解,它最初的灵感、想法、来源虽然都是受这个电影启发的,但它并不代表就是如花和十二少,它更多的是带有一种泛指性质的。因为我们每个人听过、见过,或者亲身经历过许许多多的感情,都会从中得到很多启发,正如电影里我们看的故事一般。所以这张画非常简单,它没有太多、太高深的想要表达的东西,就是要讲一个“情”字,讲我们整个社会里可能绝大多数人都会有的一种情感体验,虽不一定达到那种生死离别的程度,可能会在某一个范围之内能有他们那种类似的情感经历,我觉得就可以去表现这种情感状态,或者说是一种情感的最终归宿也好。

艺盘:请谈谈您这幅《胭脂扣》作品的创作过程以及创作思想。

关于这幅画的创作,最先出现在我脑子里的是构图:画面上端一片非常非常大的黑,很压抑的那种感觉,然后把人物压在最下边,在中间一个小的弧形里由两个人物组成,上面是完整的一片暗黑,这个场景就比较符合我内心想表现的东西。这幅画我选用了一个中年人,自己也已四十,以这样一个年龄的心态去看待一些事物,可能和二十多岁的青年人的眼光和视角完全不一样,或许会更深刻一些,所以这个男模特我就找一个中年人,女模特就找了一个年轻的,然后就把她处理成一个骷髅,一个是活着、一个是死去,这两个形成极大的反差,最后在这个骷髅上再做一些文章,增加一些反差。骷髅本身代表死亡,代表一种沉寂,但我把她打扮得像新娘,身着婚纱、珠光宝气,一个非常雍容华美的骷髅,这样两层造就的矛盾放在一块儿,会使人心理上产生一种特别大的触动,在这基础上开始叙述这件事,就是这件关于“情”的事。

6.jpg


《胭脂扣》局部:十二少(中年男子形象)

7.jpg


《胭脂扣》局部:如花(青年女子形象)

生活中,感情这种东西可能它不像哲学那么深、那么抽象,也不像历史那么的具体,但是对于感情,无论中年、老年、少年甚至儿童,可能每个年龄段都有最贴切的一种体会、一种感受,它并不是少年或青年独有的。古今中外很多优秀的电影、诗歌等各种文艺作品都在讲感情,各种各样的感情,或浅或深,这可能就是人类一种终极的体验或关怀,它虽没有哲学走的那么远、那么深,但其所及范围更广,更容易在人们内心引发共鸣,因此这幅画中,我想一个“情”字便是我所要表达的全部,无需它物修饰。整个画面的构思,包括模特的选取、绘画语言的表达等等所营造出的这种氛围,都是往这个点上去靠拢。

如今回看这幅画作,会给人两种完全不同的感觉。在画室,因为这幅画的作者就是我本人,一切所有的东西都是我来把控的,包括它的制作、完成的时间,或者往哪个方向走,这块色彩要怎么样处理,或者那块墨再重一点、再淡一点,都要根据这个画面的需要来调整,这些视角更多的着眼点可能是一些技术性的问题。然而,当我在地下室看这幅作品时,突然发现自己好像转换了角色,从一个创作者变成一个旁观者,这时画作透露出来的信息或感染力,给人的视觉反差和感悟还是挺大的。

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着看到的或者听到的各种故事,也都会让我们感触良多。我拿电影这个元素来做类比,就是说站在每个人的视角或立场来看待同一件事情,有时候很难分清楚对错,尤其是我们不同的感情经历或体验,我们没法用对错来衡量,也理不清像这部电影里面到底是谁负了谁,或者说谁欠了谁,其实我们的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子?所以当我站在地下室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来看的话,这便是这幅画里我所想要表达的感觉,而不会像在画室作画时,去要考虑那些表面性的、技术性的问题。

艺盘:请概括讲下,通过这幅作品的创作呈现,您最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或给读者怎样的启示?

当我们把玩琥珀的时候,可能觉得里面的昆虫姿态多么的生动优美,价值之大,但我们很少会站在昆虫的角度来考虑。我们的快乐和好奇心甚至是某种炫耀和赞扬,都是建立在它们的极度痛苦之上。每一个成品的琥珀,昆虫姿态都是积极向上、努力扩张的,观者在赞叹它的同时,却忘了那是它垂死挣扎的凝结。琥珀成于瞬间,它的痛却耗尽余生。正如通过这种巨大的强烈的矛盾反差,背后那更丰富深刻的意义,才是我这幅《胭脂扣》作品真正想要表达和传递给读者的东西,这于我而言,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尝试!

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