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飞学堂(一):关于学书道路上的疑问解答


杖藜文化
来源:萧文飞书法      时间:2021-03-18

问:

01 楷书里面比如九成宫吧,单字内笔画之间没有牵丝,那么笔画之间是怎么呼应的?两个笔画之间的空中路径是怎么走的?可否具体示范一下!

02 萧老师,记得你以前讲课时说,说学书法要学共性,那书法的共性包括哪些东西?

答:这位同学提的问题也挺好,这里就涉及到一个怎么样把楷书写活的问题,当代很多人写的楷书它都是死的,都是僵化的,为什么呢,笔画与笔画之间没有关系,就像这位同学所说的,如果我们在行草书当中可以通过牵丝来表现,楷书里面没有牵丝,怎么表现怎么呼应,其实它就是一种内在的笔路,笔势之间的关系,我们的汉字是不是有笔顺关系?那么从这一笔到另外一笔,他就会产生一种联系,笔势决定笔画,所以这种关系怎么说呢?点画与点画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唯一的,比如说这个横往竖这样一个发展,他笔路都不是一样的。

《九成宫》单页图

关于这一点。我们留到比如说行草书当中再去讲吧,那个可能更明确一些,虽然楷书没有这样一个牵丝,但是这种关系他也是内在存在的,你写了《阴符经》应该就会明白这个道理。

《阴符经》单页图

你后面说的两个笔画之间的空中路径,他有很多种走法都可以,这个他不是唯一的,书法之所以有那么多变化,比如说点横竖撇捺,永字八法,已经把书法的所有的点画基本上都囊括了进去,但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变化?也就是说笔势不同的组合,有限的笔画,笔势不一样变化就是千千万万。直白点说,就是说你这一点,这一个笔画到另一个笔画的这样一个笔路,他有些是在纸面上落实的,有些是在空中落实的,就是说你让别人看起来不那么别扭,我们经常说的气脉通畅,其实这个气脉,有时候也是空中的一种笔势去体现的,他也没落实到纸面,所以中国书法当中,空白的地方,他其实是不空的,里面包含了丰富的这样一种内涵。

还有这位同学提的第二个问题说,学习书法要学共性,那书法的共性包括哪些东西?怎么回答您呢?我在基础班讲的几节大课,都是书法的共性,侧入中行、打开笔,这不是共性吗?所有学书法人写这个帖都要遵循的这样一个规律性的东西,包括我讲的字的结构,松紧关系顺逆关系,还有这个静态平衡动态平衡,拙与秀的这样一个结构特征等等等等,这个就是共性呀。


问:请问萧老师,在临帖过程中,怎样做到即做到精准地把握形,又能注意到笔法?我经常顾此失彼。

答:这位同学提的问题,其实是很正常的,作为初学者来说都会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我就拿开车例子,刚刚到驾校学开车的时候是不是手忙脚乱?恨不得有四只眼睛,四只手。常常顾此失彼,因为不熟练,这个是很正常的事情,练习得多了之后像书法这些笔法结构就都能兼顾。

比如说老司机 一上车之后,人车合一,他眼睛一瞟,随便往哪一瞟,他就能够做出一个判断,那么我们学书法也是这样,这个就是一种经验的积累,我觉得没有别的办法,多写多练,这种经验到了,那么处理的关系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各方面笔法、结构、章法都能够兼顾。


问:请问老师,照着字典字帖临摹的时候感觉还好,可是一脱离字帖自己就不会写,是写的少的原因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另外还想请教一下老师,您讲的转和折以及中锋用笔我都能理解,可是就是写的时候操作不好,请问老师怎么练习转和折?

答:这位同学提的问题非常有代表性,照着字帖临摹的时候感觉还好,但是一脱离帖自己就不会写了,是写的少的原因吗?这是一方面,这里面还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说主动学习还是是被动的学习?是带着思考去学习?还是照葫芦画瓢?不同的学习方式,最后出来的学习效果,是不一样的。

照着字贴临摹感觉还好,一脱帖就不会写,这说明也是思考得不够,比如说我们在临帖的时候是不是仔细观察它的起笔怎么入纸的?怎么打开的?怎么行笔的?又是怎么转折的?这都要慢慢的体会,要通过这种蛛丝马迹,把古人他们用这个毛笔的用笔动作。还原到位,包括这个字的结构也是一样,有时候,我们在临帖的时候经常不思考问题,那就是盲目的,被动的学习。

萧文飞 《临河集序》拓片题跋

我们在临帖的时候一定要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像他,他不好,他不合理,我们就可以不像他,我们就不能去学,我们学肯定是学好的东西,这里就有个道理,这又涉及到我们杖藜的这个教学理念,学书循理一定要明白道理。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明白道理,找出这里面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然后善于总结,当然还要加上勤学苦练加大作业量,一定要带思考的去学习,非常重要。

那这个同学提的第二个问题,这需要有个过程,这个可能也有个时间差,从理解明白,到最後能够表现,这里面肯定是要有时间差,有什么办法吗?没有,多写多练勤学苦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