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嗣德:新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更关注底层社会的人文生态


文\秦嗣德
来源:艺盘新视界      时间:2020-10-24

用造型带动形式和语言的推进,水墨扩张的表现性亦是自然生长、自然推进的过程。生长是艺术发展的自然法则,艺术生长于现实生活,新现实主义绘画追求的并不是现实中的存在物本身,而是追求这一现实本体的“存在性”,进而推进具象之外的抽象意识,最终又回归到现实本身的“实在”。

秦嗣德《远退》纸本水墨 180X98cm 2017年作


艺术的品质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淳朴坦白,艺术若没有精神文化观念的支撑,技艺之道必然衰竭。新现实主义创作的现实性表达是一种现场感的呈现,坚守平民立场与人文情怀,赋予水墨新的文化属性和表达方式,构建并重组水墨语言的视觉秩序。那是一群农耕留守者,有着粗糙的双手和满是沟壑的苍老容颜。


他们或许刚从遥远的厂矿车间、机械设备上离开,一身油腻带着疲惫和沧桑回到故土。他们不得不回到这里,因为他们没有理由也没有机会安顿他乡,而这儿是他们的根,是他们灵魂的安息之所。我感受到了他们艰辛与沉寂中淡然苍凉的乡愁,这是中国一代人的沧桑与哀伤,他们经历了个体与时代的动荡与变迁,命运使然。

秦嗣德《流动的乡土》224x200cm

个体的心灵皈依构成了这个民族的信仰。他们面对乡土守望的不再是传统意义中的那个村庄,但他们依然在坚守。而写生的现场表达,也不再是传统意义所指的那一个肖像,迁徒中个体的内心已融入了与时俱进的潮流之中,并为水墨的表现提供了无限可能。


麦克卢汉说,“由自新的世界模式造成了人们新的感知模式,新的感知模式又造成了新的表现模式。”这个时代艺术的概念从广义上扩展了表达的指涉空间。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 具表现难度的。每一个历史时期绘画思想的表现与技术的延伸,都是理升技达的高度暗合。


我在新现实主义人物画创作中,选择了具象表现意识里水墨表现性的手段,对生活中的元素在视觉表现中给予夸张与取舍,关注不同领域、不同族群的思想涌动与生 存状态。真实与虚拟,使新现实主义 远离当代水墨人物画创作中的程式化、类同化、概念化的症结。社会生态的个体存在才是水墨表现源源不断的源泉。现代社会文化形态中呈现出的忧郁、冷漠、奔忙、感伤等等,是被现实分解之后的个体体验,并非生活缺少阳光。只是我更愿意融入水墨的浑厚与深沉之中。这是对现实的背负与默默的文化自恋,水墨不再是抒情的诗歌,而是介入一种逆行的崇尚与呼喊,如是,水墨的潜质便悄然拓深展宽,也扩大了水墨图像视觉的时代语境。

秦嗣德《水墨印象杨家池》180X90cm 纸本水墨 2019年

我们生存的当下社会,早已远离农耕文化的纯粹性。传统与现实是个体视觉与心理的矛盾转换。我们面对的是一个视觉的革命时代,每个人都受到了多元广义的文化冲击,电脑、影视、互联网等等,读图时代我们带着种种喧嚣急躁的情绪。


时代的发展所引导的是另一个虚拟的审美世界、趣味世界。手机的普及触碰了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读图时代和碎片文化的组合,成为个体与世界最直接的交融通道,同时也扩大了个体内心的私欲和膨胀。读图时代的碎片文化,让我们丢失了书写,放弃了传统阅读文化自觉性。手不释卷移位于一手知天下。手机改变了当代人的精神追求并重组了当下的生活秩序。不再有遥远的相望与阻隔的忧伤,阅屏时代的媒体视觉表现出了一种荒芜化、无聊化的侵袭感。

秦嗣德《一手天下——观山》 248x129厘米 纸本设色 2018年

“一手天下”系列水墨人物创作,在对社会中新现实性的表达与反思中,人的文化觉醒意识已经被网媒的快餐文化分解成了不同的碎片记忆,自然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形态,并对当下的文化观念表现出一种轻浮与漠然。民族文化的回归与唤醒民族文化失忆症,是新现实主义水墨表达的责任使然。当代社会就像一艘大海航行的巨舰,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秦嗣德《一手天下———约会》129x248cm 纸本水墨 2020年

在物欲横流的当下,新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关注底层社会的人文生态,关注现代社会中普通人的命运,因为社会中个体的价值和尊严,构成了“命运共同体”的基础和核心部分。科学进步继续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世界的格局引发了未知的无序与恐慌。所有这些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当代水墨艺术的发展与蜕变,也推动我们反思艺术和艺术的表达方式。新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观念的构建与表现,尚走在追求与探索的路上。


艺术家介绍

秦嗣德 1968年出生于山东日照,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中央美术学院文学硕士学位。现任教于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馆画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