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长 | 2020聂松师生作品展


来源:艺盘      时间:2020-06-17

学术支持:南通大学艺术学院

联合出品:北京绯石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山东艺产宝文化产业集团

艺术家:聂松、许宏然、刘鑫宇、贺祎凡、屠冰茜、王云

展览时间:2020.6.17—8.17

展览平台:微信公众号、在艺小程序

媒体支持:中国美术报、美术报、艺术头条、在艺app、山月草堂、绯石文创、艺盘新视界

展  序

中国有句老话——教学相长,此先贤切身体悟也。“教”是教育,“学”是学生的学习,它指师可在教育中得到对智慧的进一步激发,与学生有共同进步的可能。当然,这是对于贤者所言,因贤者认真。我以此为题的师生展,绝非说我是贤者,而是我希望自己与学生共同进步,向往贤者的德与智;同时,此名亦说明我在学生身上发现了值得思考的东西,并希望自己不断取得进步。而自另一个角度观之,“长”是多音字,“长”既念“zhang(三声)”,如此即前文之意;同时,它亦念“chang(二声)”,如此是否又引申出师与生皆有所长,这恰是我的导师姜宝林先生所操“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意态下对学生的引导式教学的本质,即发现学生的长处,以他(她)之长处引导其艺术发展,从而使之走向自己的艺术大道。这五位学子皆认真对待学业,这是他们的共性;其中有一位研究生和四位本科毕业班的学生。研究生是去年跟着我赴太行写生,并一直在我指导下完成了许多作品的优秀学子。四名本科生是我指导毕业创作的学生的一部分,我们对事不对人(自作品上选择)的选择之后,又做了对人亦对事的二轮筛选,“人”指品德,亦可说这四位是品、学兼优的学子。他们皆二零届毕业生,毕业创作的推进过程是苦乐兼有的,我自笔墨和画面形式的要求中,逐渐引申出对画的品质的主抓方向,这不仅仅是画品的单面指导,同时也是画品与人品的共同培养,于此,那些抄袭、“代笔”、“赶活”的创作和论文皆不在我们的视线中,所推出的是一个人与画皆优,心与艺兼善的团队,也是出于此,我们组成了如此小展,此当感谢策展人李超的邀请和付出。我希望李超及他的团队的付出能够给这些学子以鼓励;也希望他们乘着艺术的舟前进的航线上,渐渐因其努力而早日遇到他们的伯乐。我总是想更多地给他们祝福,祝福他们艺术与人生皆放光明,成就善与美的传递。谨以此为序,更希望读者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指导,使他们包括我继续进步,感谢读者。

——聂松(美术学博士、副教授)

导师聂松庚子年与毕业班合影

聂松,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文化和旅游部中国画创作研究院青年画院艺委会委员,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画家,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当代中国水墨研究所副所长、硕士研究生导师,雄安丹青书画院艺委会委员。

聂松

聂松 金陵写生之二 25cmx45cm 2017

聂松 白云出岫 34cmx68cm 2017

聂松 齐物·旷 60cmx68cm 2016

聂松 齐物·素处以默 138x69cm 2019

聂松 齐物·易 200cmx124cm 2019

许宏然,1996年1月生于河南安阳,现南通大学艺术学院美术专业硕士。

许宏然

自  述

我与聂松先生的结识是在去年四月,那时他刚来学校任课,我的导师张卫先生让我跟随他去太行山写生考察。期间正值谷雨时节,山上时常阴晴不定,聂松先生就在屋檐下作画,并为我们讲解心得要领,他对写生和创作的关系有着独到的理解,启发了我的创作思路。
任何一种风格的绘画形式,在其体系下的艺术家必然要依靠一套专业的、完整的语言,而掌握这种语言的熟练程度决定了艺术家的画面表达能力。绘画中的语言是用来构筑画面的手段和技巧包括用色彩、线条、笔触、和特殊技法等,这些手段和技巧带有规律性和可读性,可以传达绘画作品独特的美感和意境。

在探索水墨画的绘画语言时,我思考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主体是画者的内心世界,客体是所要表现的物象,从主体出发到客体,再回到主体,完成这一过程的途径就是绘画语言的运用,在创作过程中,首先观察物象,借助自身的创作经验,运用绘画语言转化成绘画作品,因此画中呈现的世界加入了主观创作意识,是借助外在的物象来表达自己的心境。

许宏然 都市游观之二 138cm×69cm 2020

许宏然 都市游观之三 138cm×69cm 2020

许宏然 都市游观之一 138cm×69cm 2020

许宏然 都市游观组画 190cm×135cm 2020

刘鑫宇,生于1998年,南通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刘鑫宇

自  述

不知不觉间,2020已过半,于我而言,这一年,是机遇与转变的一年。幸得恩师聂松老师点拨,走进师门,开始了现代水墨山水的学习。老师对学术之严谨,待人之宽厚,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使我在待人接物方面也发生了转变。在学术方面,则使我对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从技到艺,我们所要学习与继承的不应仅仅只是画法。从传统到现代,也不应只守着传统观念,固步自封。中国画作为中国的国粹,是一种文化现象,守住传统根基的同时当寻新的转变,适应时代发展甚或走在时代之前。不拘泥于具体物象,纯粹的表现笔墨,同时用笔墨传达自己的感受是我这一年创作以来最大的体悟,干枯的树皮、海底的珊瑚、蘸墨后舔笔的痕迹、海滩上浪花走过的印记都给了我不同的感受,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创作。学习之路漫漫,唯有恒久的坚持与不懈的努力才能得见最终的成功。我只当此是敲开了学艺的大门,得以开始下一阶段的学习。道路阻且长,这仅仅只是开始。

刘鑫宇 波如练 48cm×68cm 2020

刘鑫宇 鲛人泪滴珊瑚枝 34cm×34cm 2020

刘鑫宇 人境·无喧 134cm×68cm×3 2020

刘鑫宇 生华 34cm×34cm 2020

刘鑫宇 雲 34cm×34cm 2020

贺祎凡,南通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导师聂松。

贺祎凡

自  述

传统山水画与当代山水画是一种表里关系,当代山水画的创作不得摈弃传统意味,所以我在创作初期,通过对传统山水画作品,特别是明清时期的文人画进行了系统的学习临摹,在探索了一个多学期后对传统艺术语言有了初步的掌握。同时我的导师聂松先生在授课时曾多次提及传统笔墨的重要性,强调“书画同源”,叮嘱我们临帖练习书法,这使得我对笔墨的掌控更精进了,为我之后的毕业创作打下了基础。

艺术的道路在于传承与弘扬,传承与弘扬不是技法的复制,而是个性精神的创新与传统美的表达。山水画的创作是作者在传统中不断学习探索沉积而来的,这需要作者的身心与绘画物象高度契合。同时我也牢记导师说的要走进自然,切身的去感受山川江海的魏巍壮阔,体悟古人所津津乐道的“天人合一”之境。因此在写生考察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自然语言,特别是太行山一行对我的创作风格有重大影响,在此期间我的导师嘱咐我们要亲近自然,长期的在自然中感受视觉之外的气息和内涵,使个人精神与山川的精神合为一体,再而将个人情感转化为视觉语言。经过此次写生,我领悟到了只有个性与山川之灵结合共生,再加之以扎实的“功力”去表现,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中国山水画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如何让中国山水画在当今画坛百家争鸣的局势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继续前行。首先作为继承者的我们要学习传统绘画理论和技法,其次还要要深入生活,要到自然中去观察、感受,加深对理论和技法的理解,这就是“师造化”。西方的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过“艺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通过写生,把最美、最生动、最典型的物象搜集起来,注入自己的感情,不断提高绘画能力,使自己的作品逐步提升;其次突破传统笔墨固有的界限是重中之重,姜宝林先生主张“既要笔墨,又要现代”,所以我们在继承传统笔墨的同时也需要结合时下水墨现代性进程中的形态,将传统意味与个性创性有机结合,也就是让中国山水画具有现代性的特征,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现代艺术元素,也可以从中国传统笔墨中发掘现代的形式因素,或者说把传统笔墨转变为现代笔墨,纵观古今其实文人画中的个性化笔墨、写意性笔墨,其实都蕴含着现代笔墨的基因,我们在作画过程中可以尽量摒弃程式化笔墨,强化个性笔墨从而实现传统意味在个新创性中的延伸,这无疑可以创造出自己独特的现代性笔墨语言,进而来展现中国山水画的新面貌。

贺祎凡《炮楼所见》 42cm×42cm 2019

贺祎凡 《烟雨郭亮》 42cm×42cm 2019

贺祎凡 《拨雾寻山》 70cm×70cm  2019

贺祎凡 《风诡山谲》 248cm×129cm 2020

贺祎凡《风起云涌》 129cm×120cm 2020

屠冰茜,1998年生于江苏常州,2016年至2020年本科就读于南通大学艺术学院。201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屠冰茜

自  述

就在今年我结束了四年的本科学习生活,在母校学习的这段时间,我全方位的接触了包括中国画,版画在内的许多画种。并做出了自己的创作尝试。19到20年在聂松老师的帮助下接触了现代水墨,通过欣赏和学习名家的绘画让我对现代水墨的精髓理解的更加透彻。《游》这个作品是我基于对生命的理解,所作的一次水墨创作尝试。灵感来源于齐白石先生的《蛙声十里出山泉》,我从这幅画中自上而下的水流表现得到了启发,把画面中的水流分成三段,分别将其对应为生命发展的三个部分。作品使用自上而下的三种不同的水流形态来暗示生命的内涵。这次尝试也让我意识到我与优秀画家的差距。以及现代水墨不仅仅是艺术语言的抽象,更是对传统技巧的继承与发扬,需要仔细揣摩推敲。更应当专注于对更加紧跟时代的主题内容的把握上。《无辜》是我在18年短暂参加版画课学习的时候所创作的作品。旨在表达对社会虚伪的厌恶。对一些人因无端的恶意,而众口一词的迫害与中伤他人的鄙夷与批判。对受伤的无辜者的惋惜与痛心。

屠冰茜 无辜 30cmx22cm 2018

屠冰茜 写生习作 35cmx45cm 2018

屠冰茜 写生习作 45cmx35cm 2018

屠冰茜 游  140cmx35cmx3  2020

王云,22岁,南通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学生。

王云

自  述

大学生活中陪伴最多的还是室友,住的最多的也是宿舍。毕业创作的题材也是在生活的宿舍环境中捕捉到的。主要表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应该充满活力,积极向上。


创作过程中,对照现实情况来构思构图,开始准备小稿创作,导师建议我多画几个构图,从中挑选一张作为最终稿的构图,同时指出一些问题并提出建议,对小稿做出调整。画面中的竖线和横线太多,方向单一,显的画面过于简洁,于是将桌子的方向向外拉,给人一种不刻意的感觉。着色时选择用淡色来渲染整体氛围,使画面和谐自然。在调整栏杆后面的背景时,沿用窗帘上的花,导师建议采用淡墨赋彩的方法来区分窗帘上的花。窗帘上勾勒的花朵表现出了若隐若现的感觉,在画面中也是属于画的较为自然放松的一部分,导师给予肯定之后,在他的提议下将窗帘单独拉出来画一幅。两幅成稿完成后,窗帘的颜色偏粉,整体居于左边,导致画面色彩比例不平衡。导师让我尝试再画一幅与居左那幅相对的窗帘,同时在篇幅大小,色彩明度上保持一致。最终的作品共三幅,以组画的形式展出。

作品从开始到完成,离不开我的导师和教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还有我的同学、室友。他们的鼓励和肯定让我更加有信心完成这幅作品,感谢有他们的激励。

王云 《晨间时光》 180cm×105cm×3 2020

王云 《课堂写生1》134cm×68cm 2019

王云 《课堂写生2》 134cm×68cm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