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忱说书丨精英性——董其昌的书学关键词(五)


来源:一忱守恒      时间:2020-05-09

五、结语

由于玄妙的有无是书法精英性与大众性在内涵上的主要差异,所以书法的大众性总是比较容易大行其道。书法的大众性当然不应该受到指责,不过,如果无视书法的精英性、且以大众性为书法的全部,则可能导致书法的矮化乃至沉沦。《容台集》:“余见怀素一帖云:‘少室中有神人藏书,蔡中郎得之。’古之成书者,欲后天地而出,其持重如此。今人朝学执笔,夕已勒石,余深鄙之。”[45]古人之所以把书法与神谕联系起来,无非觉得书法中含有常人难以索解的奥赜;而后人“朝学执笔,夕已勒石”,自然是因为他们以为书法尽在掌握。知道书法难以索解的,就是对书法的一种理解,其中的持重发人深省;以为书法易于掌握的,何异于下士闻道,袒露的浅薄宁不深堪悯笑?董其昌所揭示的古今书法观念差异,实际上是书法精英性的失落。“朝学执笔”者充其量接触了浅显的大众性,而“勒石”是具有不朽的象征意义的活动,“朝学执笔,夕已勒石”,显然意味着书法的沉沦。潘伯鹰说:“有明一代书法的两面矛盾现象:一面是任何一个不著名的明朝人,写字都还有些趣味;一面是即使最著名的书家,也竟无一个人有提挈时代的力量。这其中不得已只好推出一个董其昌。”[46]准确地指出了明代书法精英性缺席的不景气以及该局面对董其昌的呼唤。

董其昌  行书跋(传)米友仁云山墨戏图卷

董其昌对书法精英性的提振涉及的范围很广,本文主要讨论了范本体系、学书方法和审美取向三个方面。范本体系展现的是高度复杂的笔法、墨法、字法和章法的总成,其核心是杰出书家的创造力;学书方法的关键是辩证地把握范本的法则、原理,经过积累后加以融合、提炼,以“能自结撰为极则”[47];如果说范本体系和学书方法倾向于书法的造型层面的话,那么以淡为主的审美取向则将书法引向了形上层面,当然,形上层面是造型层面的统领。形上层面的主要内容是“玄味”,它与主宰书法精英性的玄妙是一致的。

董其昌 书谢惠连《雪赋》

历史上一直存在重视书法精英性的传统,索靖《草书势》:“多才之英,笃艺之彦,役心精微,耽此文宪。”又,传王羲之《书论》:“夫书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又,虞世南《书旨述》:“三才审位,日月烛明,固资异人,一敷而化,不然者何以臻妙?”董氏所为,接续了重视书法精英性的传统,在一定程度上抵抗了书法因受大众性裹挟而发生的顺流而下。

(本篇完)



[45]崔尔平选编点校:《明清书论集》,上海辞书出版社二〇一一年版,第二二八页。以下引用此书的只注页码。

[46]潘伯鹰:《中国书法简论》,华正书局一九八九年版,第一五七页。

[47]二二四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