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欣赏丨聂松:平岚精舍南窗画扇


来源:艺盘      时间:2020-04-04

我于艺术道路最须感谢者,当是我的博士导师姜宝林先生,我2015年秋起攻读博士学位,至2018年夏取得博士学位,三载中先生谆谆教诲,对我艺术探索的指导既严厉、明晰又宽容、自由,他的教学是给学生因材施教式推进的引导,他说“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只要看到好的方向就一直走下去。他支持我在自己艺术倾向上自由发展,并将我的发展方向开发为平坦大道,让我明确地建立自己的艺术语言表达系统。这使得探索变得很惬意,并夹杂着苦与乐。

扇面之一   35x65cm   2020年

我热爱山水艺术,热爱磨墨之后执笔作画的感觉,热爱以笔迹将视像转换为纸上丘壑的过程和转换之后的排比列置或曰画面经营,热爱笔墨转换中的自娱自乐以及它同时存在的使命感。

扇面之二   35x65cm   2020年

笔墨是中国画创作过程中最为核心的价值所在。以笔使墨的写形让线性笔迹变的既统一又鲜活,墨迹自润而干的自然转化是笔的鲜活方面,而墨的调和中达到的统一在细微墨色变化下一统大局,使画面博大。

扇面之三   35x65cm   2020年

笔的提按和墨色变化统一于以笔使墨的形上概念,这个概念在既定的法则下产生不断的递进,这就是鲜活的一直处于成长状态中的传统。实则,它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一个法宝,契合它,你的艺术将走向高级殿堂;舍弃或没有悟出它的真谛,你的艺术不过平平而已。

扇面之四  35x65cm   2020年

这就是导师姜先生所谓的“要笔墨”的真谛,笔墨的鲜活在不变的法则和可变的形态双重作用下显现出它统辖宇宙的力量,所谓统辖并非统治,而是在艺术摄取生活时,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始终保持着它的生命力。

扇面之五   35x65cm   2020年

笔墨被当代解读为作为媒材的“水墨”,它的内涵将失去了大半。道的通体能量在笔的提按、使转中激活,它直指中国画的核心。这是中国画艺术自肇始便不逾的大道。

扇面之六   35x65cm   2020年

都说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可究竟生活何以能提升至于艺术的高度?以何方法能够将生活提纯为艺术?又何以界定这个艺术范畴?也许这才是艺术家真正要思索的本质问题。生活于艺术何止是简单的作用,它是滋养作为少数人类的艺术家乃至整个人类的源——思维之源和精神之源。

扇面之七   35x65cm   2020年

我所谓精神之源,是指精神活动产生时的客观环境,非精神的根,而精神的根是一个更大的问题,精神的根是哲学上所谓阿赖耶识这一根本意识范畴之事,实难以这篇小文和末学之力所能达到。

扇面之八   35x65cm   2020年

然而,艺术思维的源恰起自生活的提示,若无生活之源艺术便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诚如先贤创立之皴法,各种皴法皆是山体结构和山石树木给画家的视像觉受引导画家以笔墨传达之而成为的语言系统,任何艺术语言皆源自生活的提示。而艺术家创作的动机更是来自生活的激发,也就是创作的原动力,它必是生活给艺术家的力量。

扇面之九  35x65cm   2020年

庄子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何为不言,以人代言耳。故而明清之际有石涛谓“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这是源自画家与自然冥和的力量,而生活的提示是转自心之后而落实于纸上的。故而说心。

扇面之十   35x65cm   2020年

心是艺术之源。生活当透过心的过滤而转化为艺术,而心为主体,它是主动地捕获,是主动地品匝,是主动地“生产”。王国维说,“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有我之境也”,实则,凡观物皆是“以我观物”,又有何人不是以己心观物呢!仍考查石涛之说,有“夫画:天下变通之大法也,山川形势之精英也,古今造物之陶冶也,阴阳气度之流行也,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而陶泳乎我也”,画之成,是借山川之形以传达我心,笔墨以助之。笔墨所承载的,是传达心之内美,艺术是传递美的载体,笔墨是山水画艺术的载体,山水画艺术之内美,是心之内美的化现,心乃艺术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