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味的视觉翻唱——评刘延庆的中国画创作和探索


文/付爱民
来源:艺盘      时间:2017-12-14

延庆是2008年考入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的,四年的学习对于一个中国画创作者来说本来就嫌少,更何况延庆所就读的专业还是美术学美术教育,四年学业中还主修了油画、摄影和设计等各专业的骨干课程,并做了一些基础的理论研究训练。在不少人看来,这种学业交叉的“杂”往往被看做是一个画家成长的劣势,而我则将其看做是刘延庆未来成长的强势,更可能将是最主要的优势。

其实延庆的绘画能力,我首次欣赏他的禀赋和努力——恰恰是因为他的油画作品。那一年他们美教班的同学们自发邀请学校的同学做模特,以在业余时间继续深造专业技法。那一次延庆曾经完成了一幅维吾尔族小姑娘的油画写生作品,已经比较充分地显露出他细腻的人物表现能力,那是一种难得的天赋。随后我一直鼓励他先以工笔人物画为突破口,钻研中国画的表现技法以及逐步去探索艺术上的创造性实验。后来他因为综合成绩的优秀,顺利保送硕士研究生,索性就选在我的门下,作为我们学院理论方向研究生招收的第一届,兼修艺术实践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这样一来,他的知识结构将会更为复杂,这恰恰会是他将来最重要的一个发展方向,因为今天的学院教育和古代的师徒传授教育体制完全不同,过去我们习惯于学生依附于教师的艺术创造体系下,略有改进的可能还能被大家所接受;要是完全改变了面貌,则可能还会被更多的诟病。而今天的学院教育完全就不是这么回事了:今天的任课教师和研究生指导教师不会是他们的师父,我们所传授的不是技术,更不是要求学生按照我们自己的绘制经验来照搬抄摹。这是新时期的艺术教育对艺术发展所承担的重要的任务——培养那些能够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成长的富有创新而又不刻意特立的艺术家。从这个角度来说,延庆的前几步走的很稳健。

我这么说不是想要取得学院教育的话语权,不同的教育模式有完全不一样的有点和传承价值。师徒传授的方式也很好,但是它适合的是技法和艺术语言的直接传承,而学院教育要解决的不是这样的问题,学院培养的艺术家是具有反思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的学者型艺术家,所以我非常鼓励延庆就理论问题做深入的研究,并在这种研究中找到自己的学术命脉和创新依托。延庆的造型基本功和传统基础都很好,尤其是曾在线描临摹上下过苦功,故此现在他的作品已经在人物线描勾勒上达到了一定的境界,值得称赞。另外,他最能够显示其天赋的地方,是在人物面庞五官的细微晕染,有深度的凹凸表现,既有造型的转折又有传统晕染法的优美体味。我赞成他多画西域民族人物形象,完全在于他的能力最适合于表现这种既有体积感又有审美意蕴的主题,可以在传统人物画的染法上形成自己的突破点。

对于自己的学生看着总是顺眼,褒奖纯粹是鼓励,也希望同行同仁们对于这些年轻学子多多鼓励和帮助,在这个时代,他们还坚守在这个领域里拼搏就是难得的。但我真正想对延庆说的话是,你刚刚迈出的只是第一步而已,从你的作品中大家看到的是活力和希望,若以艺术造诣或功力论,还远远不足,尤其是如何能找到你的审美创造力激活的那个关节点?但我相信,大家鼓励你的同时,也都是在期待你的飞跃。

谨以小文,祝延庆前进的步伐更稳健,终建树于时代之峰。

                                                      

付爱民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201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