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丙利丨传统文人画摭论(三):从审美境界来看文人画


来源:艺盘新视界      时间:2020-02-26

三、从审美境界来看文人画

古代文人画把“逸品”视为其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从南齐谢赫《古画品录》提出的“六法”为标准的论画的品评方式,到唐代“逸”格出现后的以人品论画的品评方式,其发展历程是在价值标准与技术标准两者之间不断尝试和探索的结果。具有很强影响力的文人画家阶层对这些基本品评标准的加工、再阐释,从而形成了文人画独特的价值观。

NTbYcCLZhAVjRjVQLh90GIocea0UIOIC8bOVBqauFkeQCP5c1CZW5AzTrS70JtUvAROJkttS1E9h1tCVicrBVeQ.jpg

陈丙利  《看书如在画中行》

绘画上“逸”的提出始于朱景玄,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写道:“以张怀瑾《画品断》中以神、妙、能之品,定其等格……其格外有不拘常法者,又有逸品,以表优劣也。”从文章中可以看出这逸品是一种别致的绘画风格,不拘常法,他体现出了文人画家精神上的超拔,肯定了画家的创新精神。

NTbYcCLZhAVjRjVQLh90GIocea0UIOICJHB1H556HBRV5OnEUlkiaSvGTglEujPKKMbabRMibrMxatiaXsUUnNL6A.jpg

陈丙利  《归云飞带雨》

从《唐朝名画录》中所例之逸品名单看:王墨“多游于江湖间”,“性多疏野”;李省灵“落托不拘检”、“但以酒生思,傲然自得,不知王公之尊重”;张志和“初颜鲁公典吴兴,知其高洁”等。从这些描述中,不难看出包含有对他们人格品质的推崇和肯定。朱景玄采用的是一种以人品画的方式,即通过对画家放浪形骸的处世态度的赞赏,渲染他们的创作状态,从而达到对其作品的肯定。

NTbYcCLZhAVjRjVQLh90GIocea0UIOICSl0YzWBBxmYiaKxWAibPI4SCyEIkedvsqCbBxUfLVbXra1gIveTGWAog.jpg

陈丙利  《杜甫诗意图之三》

倪瓒是文人画的杰出代表,他在画面表现出了“淡”、“寂”的面貌,他以那种“如月之曙,如气之秋”的纯净、高洁、宁静之美,把文人画所追求的“逸品”推到了颠峰。

NTbYcCLZhAVjRjVQLh90GIocea0UIOICtvG4TSgwWWQahjPRxFBxl6tPMFnjezugljian9T78hicdos6ZGQSjHNA.jpg

元  倪瓒  《幽涧寒松图》

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这样提到“昔人以逸品置神品上,历代唯张志和、卢鸿可无愧色,宋人中米襄阳在蹊径之外……吴仲圭大有神气、黄子久特妙风格,王叔明奄有前规。而三家皆有纵横习气,独云林古淡天真、米痴后一人而已”。由此可看出,倪瓒在文人画家中的地位,同时也反映了文人画家们对“逸品”的狂热追求。

NTbYcCLZhAVjRjVQLh90GIocea0UIOICFOEQ2w6eRV5MDGufSIEIDSSia4tJGOandKkOI9dT8Bh0UssvZshDI4Q.jpg

元  黄公望  《丹崖玉树图轴》 

“逸品”的提出反映了在封建时代文人士大夫阶层特有的审美趣味,它是与文人情调相适应的,处于封建社会上层的文人画家,一方面他们自身有相当高的文化素质和修养,维护正统思想、重伦理、助教化,属于统治阶层,是“人世”的;另一方面,他们又是艺术家、理论家,是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理论修养,他们的在思想和精神是超拔于现实之上,是超前的,是“出世”的。

NTbYcCLZhAVjRjVQLh90GIocea0UIOICQgQicWqBCicbpYbmneqUTap5VRruFT52TtUnictD8LOZ6ERrxnovACicZQ.jpg

元  吴镇  《枯木竹石图》

正是文人画家们自身的特点及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在现实与精神之间的矛盾,使文人画家只能在绘画上聊以慰籍不平静的内心,让心灵得以回归,他们在心理层面上是“淡”的,这也说明了在宋文人画价值观确立以后,他们把绘画作为完善自身终极人格理想过程中的一种方式,它是内在的、封闭的、是反映其内心的,慢慢的失去了其“教化”作用。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