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人。”书画界从不缺少浪漫,历史上夫妻书画家不在少数,这些神仙眷侣们因笔墨丹青走到一起,他们的爱情故事,连同艺术家本人的作品一起,被后来者津津乐道。
吴湖帆与潘静淑
▲吴湖帆与夫人潘静淑
吴湖帆,二十世纪中国画坛重要画家,书画鉴定家。作为一位集绘画、鉴赏、收藏于一身的显赫人物,其妻子自然也是知书达理。
潘静淑是位富贵人家的千金,她既无金玉纨绮之好,又不喜应酬,从小就在深深庭院接受传统的淑女教育,读书习字,吟诗作画。
吴湖帆 《钱塘江大桥》
在吴湖帆7岁,潘静淑5岁时二人就定下的娃娃亲。情人眼里出西施,潘虽长得并不出色,但她却是吴湖帆的一生挚爱。步入婚姻殿堂后,俩人的生活更是是充满情趣与快乐的,“闺房之乐,有甚于画眉”。潘静淑也喜欢画画,两人有着共同的爱好,每日徜徉在吴家深深的庭院里,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吴湖帆 人物画
他们有时同赏着一幅古画;有时摩挲着博古架上的古代青铜器皿;有时共读一篇诗歌,沉浸在诗意的氛围中;有时一起完成一幅画,把它看作两人爱情的表征;有时为了市场上的一幅古画,潘静淑还质钗售书,凑足了钱去收购,为了闻名已久的心爱之物,潘静淑宁愿舍去一般妇女宝爱的首饰。
1924年,吴湖帆染病沪上,潘静淑接到消息,即刻负雏携婴,赶赴上海。1939年6月29日,潘静淑突患腹疾,遽然不治,三日而殁。潘静淑的死,使吴湖帆伤痛之极。他在《故妻潘夫人墓状》中写道:呜呼痛哉!金镂长埋,佳城永闭,我心碎矣,君灵知否?为表奉倩伤神之意,他从此更名为“倩”,自号“倩庵”。又请篆刻家陈巨来为潘静淑刻名章10多方,钤在潘静淑的遗物上,以示悼念。极度悲痛之中的吴湖帆,先后填词数十首,哀婉凄约,潘氏的遗物,几乎让他写遍了。
▲《梅景书屋画集》收录潘静淑画作,吴湖帆题。
自潘静淑死后,为了悼念亡妻,吴湖帆毫不犹豫地卖掉了自己心爱的一千多方汉印集资,得了四千元,出版妻子画集《梅景书屋画集》,表达了对亡妻寄托了无尽哀思。
吴作人与萧淑芳
▲吴作人与夫人萧淑芳
吴作人(1908~1997),是继徐悲鸿之后中国美术界的又一领军人物。在素描、油画、艺术教育方面都造诣甚深,他在中国画创造方面更是别创一格,自成一家。
萧淑芳 (1911~2005),中国当代著名画家。以花卉画作,享名于世,兼擅风景、静物、肖像等绘画。其作高迈行云,渐至化境。
吴作人1956年作品《萧淑芳像》
在中央大学艺术系学习时,吴作人才华出众,锋芒初露。北平女孩萧淑芳,作为一名旁听生在中央大学艺术系学习油画和素描。吴作人被这十八岁眉清目秀,身材窈窕,举手投足间都是淑女范的女孩儿深深地吸引住了,陷入了暗恋之中……
少女时代的萧淑芳溜冰不忘画画(1932年摄于北海公园)
一天,萧淑芳拿着习作《一筐鸡蛋》向徐悲鸿先生请教,吴作人正好在旁边,便凑了上去看,无数次设想过与她相对说话的机会,这一回终于来了,可说出来的话竟是:你画的这些鸡蛋是买来的吗?
萧淑芳白了他一眼,没有答理他。在同窗半年的时光里,他与萧淑芳再没有交往。此后,他们各自读书、学画、留学、结婚。
萧淑芳1929年作品《一筐鸡蛋》
二十年后,此时两人都因为种种变故成了单身,吴作人在一个沪上画展偶遇萧淑芳后,春心萌动,特地作了一首表白诗:
“三月烟花乱,江南春色深。
相逢情转怯,未语泪沾襟。”
——《胜利重见沪上》
1946年吴作人与萧淑芳新婚留念
这浓得化不开的情思慰藉了萧淑芳的心灵之创。1948年6月,有情人终成眷属。在北平,在两人共同的恩师徐悲鸿先生的见证下,吴作人与萧淑芳喜结良缘。那年,吴作人四十岁,萧淑芳三十七岁。
吴作人 《战地黄花分外香》
赵孟頫与管道升
赵孟頫和管道升是元代非常出名的丹青夫妻。即便按如今的眼光,管道升也是一个“剩女”了,在二十八岁才嫁给大书画家赵孟頫。但爱情不在乎来的迟早,两人婚后意趣相投,志同道合。
赵孟頫是元代赫赫有名的书画家,而管道升也能诗词书画,尤善绘梅竹,笔意清绝,曾给太后画过一幅墨竹,太后极为赏识,封她为魏国夫人。
赵孟頫《秋郊饮马图》
当然,赵孟頫尽管是才思盖世,可仍是免不了通常男子的嗜好,在方位高升后想纳妾,但又不敢之言,便打听老婆。
管道升冰雪聪明又立场坚决,她给丈夫回了一首词,赵孟頫看后非常感动,所以打消了纳妾的主意。这首词就是大名鼎鼎的《我侬词》。
尔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
把一块泥,捻一个尔,塑一个我,
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
再捻一个尔,再塑一个我。
我泥中有尔,尔泥中有我。
我与尔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对这两位的婚姻深表羡慕之情,写诗道:“亦有同心人,闺中金兰契,书画掩文章,文章掩经济,得此良已足,风流渺谁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