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派以王维为宗师,后继者或文人、或隐士、或僧人,要之绝无院画家或画工。
李永忠 杜甫绝句 68x35cm
尽管南派人物的具体身份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有着近似的文人品格。
相信是因为注意到了这一点,董其昌梳理出了以南派画家为主要班底的“文人画派”。《画旨》:“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其后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为嫡子;李龙眠、王晋卿、米南宫及虎儿,皆从董、巨得来;直至元四大家黄子久、王叔明、倪元镇、吴仲圭,皆其正传;吾朝文、沈,则又远接衣钵。”董氏的“文人画”概念来源于苏轼,只不过后者使用的名称为“士人画”罢了。
苏轼《东坡题跋·又跋汉杰画山二则》:“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秣,无一点俊发,看数尺许便倦。汉杰真士人画也。”士人画的对立面是画工画,后者的特征主要是“形似”,所以士人画是反对形似的。
李永忠 李白独坐敬亭山立轴 68cm×45cm 2016年
苏轼《书鄢陵王主薄折枝二首》其一:“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通过诗与画的对比,得出诗与画本当不二的结论。
又,《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指出了文人画宗师王维的特点在于诗画相融。王维本人几乎也触及了这一点,其《偶然作》之六中说:“夙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李永忠 苏轼词浣溪沙折扇 61cm×29cm
不过,王维只是说他兼具诗人和画家两个身份,而大概没有意识到二者在他身上是相通的,至少他没有表明。
尽管如此,一个人兼具两个身份的说法却准确预示了后来绘画发展主流的主体特征。
李永忠 苏轼词水龙吟四条屏 90cm×34cm×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