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盘展讯 | 此心梅月两相知 —— 唐建画展邀请函


来源:艺盘      时间:2019-11-29

0002.jpg

尊敬的先生/女士:  

Dear Sir  Madam

兹定于2019年12月7日(周六)上午10:00时

在山东省文化馆,举办“此心梅月两相知-唐建画展”,

诚邀您莅临。

We are please to invite you attend

TANGJIAN PAINTING  EXHIBITION 

opening in culture center of  Shandong,

December 7nd ,10:00 am, 2019.


主办单位:山东省美术家协会 山东艺术学院

山东省文化馆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画院协办单位:山东齐香斋画廊

展览时间:2019年12月7日一12月12日

展览地点:山东省文化馆(原山东省博物馆)

(济南市历下区经十一路14号)

此心梅月两相知 —— 唐建画展

主办单位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 

山东艺术学院

山东省文化馆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画院

协办单位

山东齐香斋画廊

展览时间

2019年12月7日-12月12日

开幕时间

2019年12月7日(周六)上午10时

展览地点

山东省文化馆(原山东省博物馆)

济南市历下区经十一路14号

0007.jpg

唐建

1965年生于山东诸城,民盟盟员,文艺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文化旅游部 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花鸟画创作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画院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兼任:山东大学教授中国书画美学理论研究方向博导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深圳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山东艺术学院教授等

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 展览演出中心主任中国画院院办主任中国政法大学艺术系主任艺术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大学东方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等职

前言

唐建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导。多年来,他以其厚重的学术功底,勤奋的艺术实践,活跃在当今中国画坛,成为在中国画创作、教学与理论研究上颇有建树和影响力的中青年艺术家。他曾先后在国内外举办了十馀次个人画展,出版了多部画集和理论著作。他善于将特定文化内涵和学术理念融入创作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他在写意与写实的融合中、在笔力与墨韵、线与皴的创造中、在语言手段的虚实变化中,施展自己的才智,他的画有耐人审视的品格,也有亲和生动的趣味,并洋溢时代的清新气息。

主席在党的十九大会见中外记者时,引用元代画家王冕的梅花诗:「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并多次在全国会议上以诗言志,号召我们学习墨梅不慕虚名、芳华内蕴的精神品格,学习梅花不惧严寒、傲霜励雪、寒而愈香的铁骨精神。

唐建教授,自幼喜爱梅花,十馀年在云南寻梅、探梅、画梅、护梅,乐此不疲,正如他的《寻梅》一诗所言:「十年寻觅未称痴,频向苍山问雪枝。岁暮风寒归路远,此心梅月两相知。」 被誉为「梅痴」。特别是他近年的古梅写生及咏梅诗词,为世人所注目。

唐建教授是一位传承中国画精神的重要画家,无论是山水画还是花鸟画、人物画,他都非常注重对艺术精神本质的表现,他在创作中坚守「传统与创新」并重的艺术观念。他传承了宋元以来的文人画的审美理想,他善于把握作品的整体气势。他的画写意而重法度,勾皴颇存古雅,染墨淡出己意,赋色多见灵机。

济南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为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华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促进中国书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山东省文化馆举办了系列专题艺术展,唐建画展即是其中之一。此次展览共展出唐建教授书画作品100余幅,为其近年来的书画新作,作品多为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写生作品,体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扎实的传统功力。我们相信,这次展览将增强齐鲁文化内涵、对提升我省文化艺术必将产生积极的意义。 

  此心梅月两相知 —— 读唐建教授的寻梅之旅                   

青未了。

我和唐建教授是山东大学的校友,但都不是山东大学毕业的。唐建是山东艺术学院的高材生,因为成绩优异和山东大学组建艺术学院的需要,他被请去山东大学任教,二十七岁就破格提为副教授,三十八岁就为正教授,是全国花鸟画家少有的博士生导师之一。在世纪之交的大学越办越大的浪潮中,我的母校也被并入了山东大学,我成了山大的校友。进山大,曾是我儿时的梦想,但是,这样“被山大”也算是“梦想奇圆”。

我向往山大,对山大的老师有着特别的崇敬。唐建教授又是我的同乡,这样,我们这两个不是山大毕业的山大人过从甚密,特别是春节期间,必有一聚。但是,近几年,唐建教授在春节期间经常爽约,回复都是寻梅,探梅,访梅。

梅花,对我这个林业工作者来讲并不陌生。世界著名的梅花专家陈俊愉先生是安徽人,我在他的家乡当过市长,陈院士是国际梅花登录大家,研究梅花70年,著作等身,留下了若干的梅花科学遗产,人称梅花院士。家乡因出了陈先生而引以为豪,我崇敬陈先生,也热爱梅花,去年腊月,我还到北京植物园凭吊过陈院士的雕像。我对梅花的认知就是来自于陈院士的科学文化熏陶。

梅,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的小乔木、稀疏灌木树种,在中国已有五千多年的应用和栽培史。根据陈俊愉院士研究,中国花梅就有四大类300多个品种。在古代,梅的果实是作为调味品而使用的。这些在“书经”,“诗经”,“礼记”等著作中都有记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还把梅子列为消酒、生津止渴的药材,但奠定梅花在中国的巅峰地位的却不是这些,而是从汉朝开始,宋之为盛,不断提炼、总结、扩大的梅的文化精神品格的挖掘。唐诗宋词元曲咏梅诗文汗牛充栋,历代文人画家写梅画梅都有上品之作。毛泽东描写中苏对峙时心境的《卜算子 咏梅》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成为最美的风景。十九大结束时,主席引用了元代梅痴王冕的“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又在艺术界掀起了墨梅创作的新潮。纵览苍茫林海,梅的文化精神承载,远远高于其基本物质实用功能。我问唐建教授,你又不是植物学家,为什么经年专跑梅林,访梅树?他说,我对大自然古老梅树的探寻,不是要去搭建咏梅画梅的拱璧,也不是要捕捉市场喧嚣的风口,而是在和梅的对视、对话中去探寻人、自然、艺术的生命意义。近十年来的寻梅苦旅,在浑沌朦胧中认识了些许道理。

——自然生命真谛。人类在面临的诸多矛盾中,人与自然的矛盾是与生俱来的,人的认识的局限性,许多都源于对自然的认识的局限,唐建作为一个中生代的著名画家,是在向自然进军的号角中出生的,是在知识竞争的搏杀中成长的,考试、竞赛、参展、个展、主展,是这一代人成长的共同路径。画梅是唐建的特别爱好。南京、无锡的梅园,河南鄢陵的梅乡他都是常客。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一个外国植物学家的文章中读到了全世界最多的古树梅在中国云南的信息。使他兴奋至极,到云南去!到自然中寻访古梅,探寻人与自然的关系。近十年来,他走访了云南的昆明、安宁、晋宁、永平、剑川、洱源、丽江、大理。行程一万多公里,探访了近万棵梅树,特别为几十棵近千年的古梅写生。他从古梅顽强的生命力中认识到了大自然的博爱,根植自然愈深,生命力就愈强,梅是如此,来源于大自然的人,来源人的生活的艺术创造又何尝不是如此?他在自己的笔记本上郑重的写下了恩格斯的名言,“作为独立于自然界的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生命的真谛在于自然,艺术的发展源于自然。

——师法自然造化。唐建是花鸟专长的画家,在中国画的历史长河中,山水花鸟是永恒的题材,大师辈出,先贤多多,写梅画梅的巨匠也数不胜数。古代政治家李世民、王安石;诗人杜甫、白居易、杜牧、苏轼、陆游、秦观、王勉等都写了千古流芳的咏梅诗词,毛泽东、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也有咏梅大作。近现代艺术大家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董寿平、关山月、于希宁等把画梅同新中国的欣欣向荣融为一体,创造了许多灿烂夺目的佳品。对此,唐建都极为崇敬,师法向往。师古的同时,他更师法自然。他说过“在国画创作中,画家与对象是一种平等关系,二者可以互相转化,自然地融合成一个整体,最终达到物我两忘的自由境界”。师法自然造化,正是他寻梅探梅的动力。他画的梅,老干,虬枝,龙盘虎踞。新枝茂发,横斜逸出,生机勃勃,其花,繁星点点,凌寒傲雪,先春怒放,把梅的苍劲嶙峋,遒劲倔强,开春之先的精神风骨展露在宣纸之上,印记在灵魂心田。他认为艺术“肇于自然,始于写生,而后造乎自然,万物为我”。正如美国自然哲学家梭罗说的“心灵与自然结合,才智才能开花结果。

——人情练达文章。中国文人画家历来把琴、棋、书、画、文、诗并重,唐建教授,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大学期间就登上了艺术讲坛,他把绘画作为语言符号去推广。师法自然,入情入理,创新创造,语出惊人。寻梅的苦旅,也是生活的历练。云南永平县有一个花桥村,村落形成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博南古道的重要关口,这里有一株千年古梅被唐教授寻得,如痴如醉。他就宿于梅树旁边的武姐之家,观梅,画梅,与梅对话。又和武姐学民俗,谈乡情,论丰收。武姐的质朴和她对生活的热爱也深深的打动他的创作豪情,她的精神操守和勤劳风格,就像是梅花的化身。唐建教授用武姐的精神去画梅。武姐用教授爱梅的痴情去护梅,一个大学教授和一个农村妇女结成了好朋友,在云南林中访古梅中,花桥是唐建去的最多的。武姐还经常把古梅的变化用微信发给唐建。唐建还把武姐和这里的古梅推荐给一批国画家和研究生,武姐和梅花都成了他们活灵活现的艺术佳作。最近他得到武姐传来的好消息,武姐把护梅作为自己的义务,已获有关方面的批准,她正在建设民宿艺术旅店,为前来探访梅树的专家、学者、学生服务。这个古老的山村,又有了新的产业。这些都像唐建的作品一样,都是大自然带来的。唐建为她画了梅花还写了诗。

鲁迅先生说过“画家所画的画,表面是一副画,其实也是他的思想和人格的表现”,唐建教授的寻梅之旅,是生命之旅,自然之旅,生活之旅,更是思想和艺术升华之旅。

十年寻觅未称痴

频向苍山问雪枝

岁暮风寒归路

远此心梅月两相知

诗和远方,大自然的雨露滋润着唐建教授的艺术之路长青!

赵树丛   党的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国家林业局原局长

作品欣赏

0008.jpg

《此心梅月两相知》  98cm×98cm  纸本水墨  2019

0009.jpg

《江畔古梅》  98cm×198cm  纸本水墨  2019

0011.jpg

《不为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98cm×198cm  纸本水墨  2019

0012.jpg

《苍山雪枝》  98cm×198cm  纸本水墨  2019

0014.jpg

《飞雪》  98cm×198cm  纸本水墨  2019

0015.jpg

《黑土地》  198cm×198cm   纸本设色  2017

0016.jpg

《明湖芰荷满 疏影伴丹霞》  98cm×198cm  纸本水墨  2018

0017.jpg

《雨中芭蕉》  98cm×198cm  纸本设色  2018

0019.jpg

《轻燕受风斜》  198cm×198cm  纸本设色  2018

0020.jpg

《数枝红》  69cm×138cm  纸本设色  2019

0021.jpg

《秋葵虽向阳 头重欲相扶》  97cm×198cm  纸本水墨  2018

0022.jpg

《根密身愈正 节直不容弯》  69cmx138cm  纸本水墨  2018

0023.jpg

《宋人诗意》  69cm×69cm  纸本设色  2019

0024.jpg

《日移花色异》  69cm×69cm  纸本设色  2019

0025.jpg

《临汉金文》  36cmx47cm  纸本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