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盘入驻丨张苛:用最传统又最为精到的水墨表达这个时代的生命进程和心灵情愫


来源:艺盘新视界      时间:2019-06-28

石涛云“笔墨当随时代”,如至理名言被奉为艺术创新的圭臬,当下的艺术创作依然十分强调“时代性”,这种“时代性”与四百年前石涛的倡导不谋而合。在水墨炙手可热的浪潮下,八零后艺术家如何在纷杂的流派之中保持他们独特的“时代性”,是摆在他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看着动画片、与“改革开放”共成长的这一代人,天生对新事物有着极强的接受力,新的艺术样式似乎对他们有着更为强大的吸引力,而青年画家张苛却选择用最传统又最为精到的水墨来表达他在这个时代的生命进程和心灵情愫。

张苛的作品之所以能从八零后水墨画家中脱颖而出,我想很大程度是由于他坚实的传统技法和自出机杼的观念性。初观他的作品中,能感受到他将所处的生活面貌和精神状态恰如其分地呈现出来。画面中八零后细腻而又丰富的情感,时代烙印极强的服饰和忙乱而又安适的日常生活印入眼帘。这些真真切切的人物在他精妙又具有幻想性的构图之中,成为了极具感染力的艺术形象,透过这些形象背后,我看到的是八零后一代对自身生活和身份的思考。他用严谨的造型和颇具个人特点的精雕细琢,展现出一种与他年龄极为不符的成熟风貌,这种风貌又不失年轻人的时代感。

1.jpg


▲ 《远游》   80X60cm  2016年  绢本

作为当代学院派新锐,张苛的作品融汇着西方现当代艺术和中国古典艺术的双重特性。细细品读,他的作品在构图、人物表现、线条和用色上都颇为讲究,蕴含着他独特的思考和见地。

在构图布局上,他在当代审美图式中不断探寻中与西,传统与现代的制衡点。他将现代性的“有意味的形式”深植于画面之中,画面上各种平面的分割契合着不同的色彩制造出一种独特的视觉感,而这种对于图式的分割明显来源于西方构成主义和宋代绘画中规工的影响,这些在他的作品中体现的尤为明显,这种视觉结构使画面中的各种方形形成多样的层次。而在某些作品中,图式的探索主宰了整幅画面,他有意对画面采取三角形的构图,来打破观众欣赏作品的常态,这种角和面的置入的图式给予画面一种新奇之感。

2.jpg


▲《遂古之初》  180X180cm  2017年  绢本

在人物表现上,张苛将他身边的典型形象刻画到画面上,这种刻画不是直白的现实主义描绘,而转换成一种诗意的解读。他总是能够准确抓住正处青春一代的心理和情性特征,经过他的画笔经营,创造出细腻而又贴切的形象。这些形象没有任何粉饰,当代青年的寂寥和困惑,憧憬和达观都跃然于纸上。这些人物形象中,对女性的描绘尤具个人特色,带有婉约气质的女性会让我联想到宋词的平和明丽、清新含蓄,现代感浓浓的青春气息融合着古典的文艺气质,产生了一种唯美而又柔和的情感基调。另外一种比较特殊的形象是那些小玩偶一样大小的人物,这些人物丝毫没有因为尺寸小而丧失了体量感。在这里,“大人”和“小人”不是一种主次关系,而是能够形成平等对话。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这些他独创的“小人物”比“大人”还要重要,这种人物关系的划定是他对人物所处精神状态的另类表达。立足于传统,特别强调宋代绘画中的精密严谨、注重格法技巧在他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而人物身上的现代服饰,却又有了一种质感十足、精神饱满的时代特征,带来独特的审美形式感。

野兽派大师马蒂斯说“线条是流动的音乐”,而在中国工笔画中线条是整幅画的灵魂,用线一直是我评判工笔画作品的基本标准之一,张苛无疑是线条表现的能手。他的用线是集韵律和理性为一体,粗细变化有条有理,节奏动感恰到好处。细腻微妙的线条体现出他扎实的基本功,这种线条既洋溢着青春活力,也蕴含着古典精神,饱蘸着他对于生活的情感。如此高妙的线条离不开他平日里对于传统艺术的钻研和人文修养的锤炼,有一回他甚至在《捣练图》的摹本前伫立了两天,张萱的线条历经了千年仍然深深使他着迷,正是这种勤奋好学加上对于日常情感的敏锐捕捉,才铸就了年纪轻轻却成熟老练的线条样式。

3.jpg

▲《失歌》  40X55cm  2017年  绢本

色彩在现代工笔画中取得了非常大的突破,现代工笔重彩画正是传统工笔重彩在现代文化和审美条件下变革和发展而产生的。张苛作为年青的现代工笔画家,汲取了西方绘画中色彩的生动明快,再结合传统方法画出了具有现代感的色彩。他的这种色彩并不是浑厚庄重的,而是沉酝和清丽。青绿色始终是他画面的主要色彩基调,清代大家王翚曾说:“凡设青绿,体要严重,气要轻清,得力全在渲晕,余于青绿法静悟三十年,始尽其妙。”此语道出了青绿着色的重要性和不易之处,张苛创造的独具特色的青绿敷色,实在难能可贵。在其独特的敷色方法之下,背景显得内敛而又丰富,人物着衣则更显轻盈和明快,传达出惬意和清秀之美,这些颜色的形成仰赖于他不断地探究技法、层层渲染。

青年画家在学习阶段常常会沉溺于某位大师,或者深受所教老师风格之影响而无法自拔,我时常提醒他们须牢记前辈大师齐白石的名句:“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作为一位80后的年青画家,张苛却能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并准确把握到他所代表的那一代年轻人的独特精神面貌和艺术特征,这得益于他的灵气和勤勉。“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张苛生于斯,长于斯,楚骚美学的奇谲瑰丽、天马行空,楚艺术的色彩富丽、浪漫飘逸滋养着他。张苛身上具备楚人在艺术上感性却又放达不羁的气质,造就了他画面中,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4.jpg


▲《孤独症》 40X55cm  2017年  绢本

在工笔画的当代转型实践中,他没有年青人好高骛远、急于求成的浮躁气,而是勤勉踏实、孜孜不倦于耕耘自己的艺术田地。他对于工笔画中“工”的体会,既有着当代审美的格调,又上承传统宋代工笔的风格气质。这一切都归功于他朴实的个性和过人的聪慧,他在大学班上属于年龄最小的学生,对艺术却有着超乎常人的悟性和灵气。他的灵气和刻苦在大二我给他们上宋画临摹课时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这个极为重要却稍显枯燥的课程,大多数学生都浅尝辄止,唯独他一人能够持之以恒地做深入研究,潜心笃志地临摹,使他现今的画作具古人风雅而又现代感十足,是为形神兼备之作。

工笔画发展到今天取得了许多成绩,同样也面临着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在工笔画中置入观念性。在张苛的艺术探索中,他选择用中国传统艺术来做他的观念研究,跟当下流行的影像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等形式一样,水墨是表达观念的一种媒介。选择水墨是因为相对其它媒介来说,他从水墨中发现了他的创作所需要的特殊性和独立性。对他而言,单靠传统的描绘方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注入其它的材料或者媒介。既拥有优秀的水墨技巧,又能够在当代艺术语境中被很好地解读,是他跟我交流中不断探讨的一个方向,将东方哲学精髓展现到当代艺术中是现今艺术家都关注的问题,如何找到他自己的水墨方式,介入当代艺术语境之中,我非常期待。

5.jpg


▲《须臾》  85X60cm  绢本

宋代理学中“格物致知”思想对于宋代写实性绘画的影响尤为巨大,宋代绘画强调的理性与西方绘画中的理性是有所不同的,张苛向往宋代工笔画中的格调韵味,同时又融入了西方绘画中的理性主义和现代社会的时代精神,他的作品让我看到了一位年青画家在传统工笔语境下努力寻求个人语言符号的尝试。在工笔中寻求当代,而不是一味恪守传统,将民族化的艺术展现到更宽广的语境之中,他要走的路还非常长,但是通过这些年他对艺术语言和形式探索的不断尝试和努力,他已经走在同龄人前面,他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将乐见其成。

文/陈孟昕

(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6.jpg


▲《孤独症》  70X110cm  2018年  绢本

7.jpg


▲《触摸灵魂》  40X55cm  绢本

8.jpg


▲《困顿》 40X55cm  绢本

9.jpg


▲ 《生命秩序》  40X55cm  绢本

10.jpg


▲ 《物种:同类的异类》  40X55cm  绢本

11.jpg


▲ 《性灵》  40X55cm  绢本

12.jpg


▲ 《夜雨》  35X45cm  绢本

13.jpg


▲ 《瞬息存在与永恒系列》  32X23cm  绢本

14.jpg


▲ 《瞬息存在与永恒系列》  32X23cm  绢本

15.jpg


▲ 《瞬息存在与永恒系列》  32X23cm  绢本

16.jpg


▲ 《瞬息存在与永恒系列》  32X23cm  绢本

17.jpg


▲ 《瞬息存在与永恒系列》  32X23cm  绢本

18.jpg


▲ 《瞬息存在与永恒系列》  32X23cm  绢本

19.jpg


▲ 《瞬息存在与永恒系列》  32X23cm  绢本

20.jpg


▲ 《瞬息存在与永恒系列》  32X23cm  绢本

21.jpg


▲ 《瞬息存在与永恒系列》  32X23cm  绢本

22.jpg


▲ 《瞬息存在与永恒系列》  32X23cm  绢本

2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