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天那边的人


文/刘巨德
来源:艺盘      时间:2019-05-23

刘斌,阳光、刚毅、勇猛、精进、不凡。他长期忘我玄思,其作品总是出人意料。他曾有3件艺术作品让我过目不忘,一是《静观天语》,二是《精神家园》,三是《天那边》,还有他的博士论文《图像时空论》,都属于鸿篇巨制。前不久,他告诉我该论文作为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完成后,又获北京社科资金资助,已经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我很为他高兴。

我认识他还是在2000年,即他在清华美院攻读博学位士期间,当时他们一个班5个人,都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第一批理论与实践并重型的绘画博士生,个个生龙活虎,有理想,有朝气。其中,刘斌是老大哥善于独立思考,绘画功力强,能吃苦,胆子大,有艺术激情,学术研究涉及艺术、科学、哲学诸领域,人们发现他的艺术创作有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考。

记得2001年在清华大学第一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中,刘斌的作品《静观天语》曾得到国际评委的一致好评,荣获最高奖。此作品由人类各界巨人、哲人、科学家、艺术家、明星、普通人的面孔与各类动物面孔并列,置放于凹凸镜中,形成一面巨大的星座式幻境,一切形象自然变形,最终很像刘斌心中虚幻的镜子,把万象纳入了清虚有无间。

这是刘斌善于从虚幻镜子里玄想的结果,他关注生命的时空和时空里的生命,从时空的大角度看待所有的生物。一切生命如同空间的质点,时间的刹那。每个生命一闪一闪而来,一闪一闪而去,相互映照着,反射着,影响着,每一个闪光里众生的影子重叠着,形成了刘斌《静观天语》的玄象。刘斌把这一切装置为巨型三棱镜型,镜像相互反射,无限繁殖、无限延伸。得到国际评委们的一致赞赏,纷纷投票与他,使《静观天语》成为了第一届艺术与科学国际大展中难忘的力作,为世人瞩目。

刘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作品诞生,看他写的博士学位论文就会明白,绘画时空的造型与宇宙时空中的造型他长期在思考,他特别比较性地研究了中西绘画时空之同异。为此,他阅读了大量有关艺术与科学的论著,包括爱因斯坦与毕加索,他把艺术、科学、哲学综合起来进行思考,这是绘画博士生里少有的宏大的探索。刘斌有魄力,目前的作品只是他内心探索艺术世界的一角。

我知道刘斌非常珍惜他在博士期间的学习时光,他的全部热情每天都倾注在艺术研究中,从不疲倦,常常为艺术研究而欣喜若狂,为艺术而不安份,为艺术而走向天那边。为了毕业创作,他独自一人奔赴西藏。西藏一行像高原的阳光,照亮了他内心体验生命的每一根神经,他忽然感到走到天的另一边,看到了与城市不同的自然、生活、生命在岁月中的悲喜和神奇。人们为了另一个世界光明的到来,祈祷着,朝拜着,漫漫的跋涉着,辛劳着……刘斌以慈祥的目光、感动的目光、欣赏的目光赞叹着那一切,那是他从来没有过的体验,那是他进入自己心灵的刻骨铭心的记忆,他被洗礼了,他被藏民的生活、环境、心境及血肉的沧桑感动了,内心流着粘稠的泪水,写下了这本书,画出了众生像。那不是传奇,那是他灿烂的目光所至。

《天那边》一层层透明的冰山切片式的高原男女造像,相互映叠着,透明、光亮、清澈、晶莹,犹如天空的星座,被刘斌火一样的热情熨烫的平平整整。刘斌让每一个人屹立着,告诉大家《天那边》满地晶莹透明瑞祥,满天亮晶晶泛出圣地的极光。刘斌留恋着那一切,为那天上生命的极光宗教般的跋涉着和探索着。所以《天那边》成为了他又一件佳作。艺术的世界确实是另一个星球的世界,刘斌看到了那一个世界,也用自己对艺术的至诚构造着这个世界,用自己对藏民朋友的至爱想象了那个世界。

刘斌还有一件作品题为《精神家园》,他把世界艺术史中部分作品分门别类的集结、重构,形成经典大荟萃,画面绮丽,组织天然,充满了刘斌对艺术的崇尚和敬畏之情,以及他对艺术大师们的敬仰和朝拜。综合看他的作品,刘斌喜欢或习惯部件组装式造像,很像一个装置绘画艺术家。

总之,刘斌对艺术有自己的独见,他很自信,又善于把独见践行到现实。他惊叹天那边生命的圣洁神奇,他深信艺术是另一边天,需要我们离开世尘去跋涉那无人涉足的天。他走在那里,感受着生命在人寰与神界之间生生灭灭的奇迹和美丽。

人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刘斌心灵中的艺术世界属于神界,他惊叹自己,也惊叹天那边的吸引力,他不由自主地行走在天那边的路上,虽然那是一条没有终点的路,刘斌仍然兴致勃勃,像孩童一般充满喜悦。


刘巨德

2017年12月于荷清苑

刘巨德 清华美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