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良:我是这样进行书法创作的


文/陈海良
来源:陈海良书画艺术      时间:2019-04-04

1.jpg

陈海良无疑是一位有着草书先天禀赋的人物,他对草书的直觉性敏感和视觉空间的出色把握都说明了这一点,而后天严格的学院化训练,更从技术层面深化和巩固了他的草书才能,同时也从经典层面对他的草书之才作了全面地开拓。因而使他的草书在直觉化表现的同时充满丰富的细节,并赋予陈海良游刃于狂放与精谨之间的双重才能。大草的高难度正在于它要求在大气盘旋的同时有精微的技巧表现。陈海良草书气势夭矫而不失法度,率肆与精谨并能,而其草气咄咄,吐纳雄放,尤迥出时流,显示出一流草书家的才气。我认为陈海良新一代草书家,其草书已获具当代高度,而这种当代高度是通向书史高度的必要途径。

—— 姜寿田

2.jpg


大草《古人诗》

这件草书作品,是我在给学生做示范时完成的。当时讲到创作应该怎样写,草书该怎样进行章法处理等情况。于是,我边讲边写,完成了这件作品。有人认为这件作品的尺幅较小,应该是小草书,但其实这是一件大草书作品,体现了我对大草书的理解。作品的形式感比较新,内容包含了七八首诗。

这种章法处理我在五年前就尝试过,每次碰到特别开心愉快的事情,就有创作欲望,我都会用这个内容进行发挥。内容在我心里已滚瓜烂熟,所以不会再考虑内容怎样处理、字法怎样处理。

书写的时候只在表现笔墨元素、字与字之间的组合关系,以及通篇的构成组合。在大草书创作中我经常会用这个内容进行突破,它是我的一块试验田。当然它依然还不够完全展现我心中对草书想象的感觉,但这就是今天实验的结果,可以代表今天我对大草书的理解。

3.jpg


《古人诗》

我希望有一日洗尽铅华,返本开新,不刻意地构建,只是将生活中精彩的感悟记录。《古人诗》这幅作品也是我在课堂上,随手扯来一张纸条示范而得。学生正好在写这个内容,但是不得其法。

小行草也要放开手脚,不可写得拘谨。这件创作,草书多行书少,所以我在创作时放得比较开,好比古人写的手札的状态。总体来说要体现笔法的精美细腻,力求耐看,不能粗糙。

另外,我的每张作品中都有一些奇异的东西,被观众称为不可捉摸的东西,它们在视觉上起到调剂作用。好多学生困惑自己的作品为什么写的不精彩?我认为是因作品中的闪光点太少,甚至没有,一件好的作品要有一个或者几个闪光点,才更为吸引人。

4.jpg


大草《李白诗》

这件李白诗《月下独酌》,是在北方创作的大草书作品。我是南方人,平时创作大草书一般会回到南方。北方的空气与南方不同,虽然现在是春天,但北方的天气还是很干,墨汁容易干,纸拿出来都是有“哐哐”的声音。南方雨季,纸放在桌上是没有声音的,很柔软、滋润,纸面舒展。从墨色上看,南方创作的作品里面有湿度,而北方创作的作品这种感觉就没有。

自然生发是书法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审美要求与书写法则,通俗说就像到东山唱东山的歌,到西山唱西山的歌,没有固定套路。

笔法要娴熟,铺、绞、裹、擦、点厾…要自由、熟练地再现,随性而出,什么样的笔法能再现怎样的点画外形要做到心中有数,意在笔先。还要合理、灵活应用二元对立法则,长短、粗细、浓淡、聚散、虚实…应该熟练应用。

当然,应用这种对立法则的具体应用应根据文字的内容而定,有没有给你展现其中对立统一而进行组合的机会,没有给你机会你就不能故意为之,而是由内容的具体性而随性应用,不拘一格,突发奇想。

5.jpg


《白居易诗》

最高境界的作品都是没有底稿的,最精彩的人生也是没有底稿的!不能设计!书法作品不是工笔画,《兰亭序》、《祭侄稿》、《寒食诗》是没有底稿的。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自然生发是书法的最高境界。就是对字法的了解、纸张大小的把控等,你要心中有数,有底稿的总是有设计的嫌疑。

创作就像打仗一样的,战役怎么打,高山大川等地形地貌怎样,部队驻扎在哪里,敌方兵马在哪里,双方的优劣在哪,心中要有数。一张纸,假如写到最后写不下了,就是没有完成任务,按军法论处,就得推出帐外斩首。

反过来也一样,内容写完了纸上还留出了很多空档,也不可以。这从职业高度来讲,这个饭(从事书法)就不是你吃的!有学生问我,老师,多余的纸我可不可以裁掉?我认为不允许,比如打仗的时候,这种情况也是没有完成任务,同样要枪毙的。

明确了内容,字写多大,落款在哪里,心中要有数。正如古人所讲,临阵决计,务在必胜,稍有疏忽,满盘皆输。这需要经过不断地锤练,假如说经常写字写到这里,总是写不下了或者留白很多,那就得告诫自己,赶快改行,别再写字了。

6.jpg


《毛泽东诗词》

创作一开始就写八尺整张肯定是要失败的。我一开始会写一个四尺对开的,技术上整体的驾驭能力得到巩固以后再进一步扩展成四尺整张,技术成熟后再把它扩展成六尺整张,然后再到八尺整张,循序渐进。有的人只能写四尺整张,那说明他的控制能力,领导能力,驾驭能力,运筹能力还不够。

艺术创作追求运筹帷幄,怎么运筹驾驭来完成你的使命?大草书作品尺幅越大,对功力的要求就越强,所以我也是不断地在进行扩编。这好比带兵打仗,有的人只能带一个连,有的能带一个师,有的能带一个军,更有的能带大兵团作战。但这是经过不断的实战经验积累的结果。

7.jpg


草书《论书》

古人的书法比今人写的好的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古人书写的大部分的内容都是他们自己的,而我们今天写的很多内容都是古人的,自己的内容很少。这在创作时就意味着,我们总是要考虑内容,思想不集中,思维受到影响、干扰,被内容局限,书写时也不够流畅。这件作品的内容是我自己写的,我对内容特别熟。同时,因为是自己的内容,我可以随便创作,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流畅、通达。

8.jpg


行草《吟泽州诗》

这张作品的整体跨度比较大,章法的起伏,墨色变化、字形大小等冲突都比较大,但整体来说是和谐的,但时时控制点画的质量。这件作品中不管怎么变化,都是以中锋为主调,字形跟平时也不一样,字形偏长。律动上不只一个频率,而是由几个频率组成的。就像唱歌时偶尔加入了“花腔”,提高作品的丰富性、可看性。

9.jpg

《离别诗》

另外,也要注意你的身体和情绪,它们与你的作品质量都有关系。比如说一个士兵生病了,体质虚弱,拿了长枪大刀上战场,肯定是要败仗的。所以要养兵千日,而不是有得写没得写,天天在写,那是要消耗生命的。

在该爆发的时候不爆发,也是对身体有害的,在怒气、怨恨、兴奋、无聊等之类的情绪下,正好书写大草书,一鼓作气,直捣“黄龙”。所以我往往一个月里只会写一、二次大草书,而且只写半天就不写了,一方面字也写好了,把身体也调理好了。

大草书创作时用肘、肩的动作比较多,尽管字很小,但盘旋动作多,比较浑厚,气度也比较大。章法的理解要依照你平时的积累,把轻重、虚实、聚散等表现出来。

和篆书一样,我平时也很少搞隶书创作,只是经常临《张迁碑》、《西狭颂》、《石门颂》、《衡方碑》等碑。

隶书书写一般会注意到一行里面字与字之间的关系,但很少考虑横向关系,因为隶书从横向看是连在一起的,纵向的字距拉得很开,所以在横向里同样要注重这种体势关系和字形的自然变动。创作时我们要充分利用传统哲学思想里的大小、聚散、虚实、长短、浓淡等二元对立关系,并不露痕迹。

10.jpg


《唐人诗》

写书法是一辈子的事情,是一条有前途但是几乎看不到光明的路。书法起步门槛很低,我们都是中国人,都会写汉字,但是真正要达到书写的高度,那就是一辈子的事情,所以不能一蹴而就,得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