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本求新


文/林若熹
来源:艺盘      时间:2018-12-26

从梁振杰的作品看出其探索是多方面的,既有传统又有现代,我们更看重其现代没骨的研究。

现代没骨是突破传统笔限的非笔限,是从工具性进入材料性,因而制作的技便是基础,且不能跨越。制作的肌理语言是在传统中国画造型的骨线语言、类色语言、笔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笔墨是水参与的迹,笔墨之水迹是有法度的。肌理也是水参与的迹,肌理之水迹依自然属性。具有绘画语言的肌理之水迹,是有意识的制作及有意识的应用,同样具有法度,只是其生成所呈现的是自然之迹形,故绘画语言的肌理之水迹很容易被理解为非绘画语言的自然肌理之水迹,因其法度与笔墨共性的法度比,显然是个性化的。冲破传统笔限后的现代没骨,在张扬自然生成的个性中,深深的理性把控画面语言的法度,慢慢的墨渖、肌理将因法度被观者读解。材料的更新和改进,及材料本身的直接言说和全新角度的表现,给笔墨的不断改读,及技法的不断前进提供了动力。特别是“水”媒材的再认识,已不仅仅是联系笔墨的媒介,而是充当表达情思与画面构成和谐统一的舵手。

振杰近几年的作品,主要分为《神马》、《向传统致敬》、《“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想静静”》等四个系列,从中不难发现,其作品大多致力于肌理的表现,或冲撞、或泼洒、或拓印、或流积,从宏观上的把控到微观上的精致,这种视觉上笔限与非笔限的表现,可以看出其对中国画造型语言实验的心路历程。而然“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严羽的诗学观告诉我们,一切外形都是体现内形,这也正是振杰所要思考的。

(林若熹: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