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的研究


文/王波
来源:艺盘      时间:2018-12-14

在可控与不可控之间寻找一种平衡是我2014年为自己写的一篇小文,其大意是指在一种不稳定状态中慢慢找到一种节奏,在一种无序的状态中找到一种秩序。这更像是一种创作状态。不要担心矛盾的存在,具象?抽象?表现?东方?西方?院体?非院体?传统?当代?现代?后现代?这些相对矛盾的存在都不是我所关注的重点,也不会让自己去刻意去靠拢和迎合某一种流派和风格。

石涛的题画诗里有一句这样提到;昔人作画,善用误墨。误者无心,所谓天然也。这就是一种不可控和可控的恰当处理,当把这种不可控因素利用好变为可控的因素找到一种平衡后。就构成了画面中的独有的东西,而非千人一貌的局面和是一种图式、笔法、墨法等表现形式的无限复制。

不可控也可以理解为作品呈现过程中失去控制的部分,这个失控在创作之始可能不仅仅在形体画面节奏方面,甚至是全方位失控,虽然它给了作品诸多发散性和偶然性的可能,但也易养成一种不好的创作习惯从而一发不可收拾,所以需要一种可控制下的失控,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最终作品传达给观者的是一种什么信息并不是一开始就设定好的,更重要的是一种在制作过程中与作品的互动状态,互动的意义大于最终结果的呈现。尊重作品中合理的部分,更加尊重作品中从某个视角来看不合理甚至错误的部分,我把这种合理和不合理的并存看作是一种矛盾,看作最珍贵的存在,通过解决这种矛盾,把矛盾转化为和谐的过程才是制作过程中最有意义的所在。

从一种创作状态入手而非以题材主题和表现形式入手,由‘乱’到“不乱”,每一个矛盾的点都可以利用起来衍生出很多可以挖掘的宝贵的点,这样做目的便是不急于让自己借过早的形成固化的语言来给作品贴上一个私人标签,这种创作状态和自己的生活阅历日常积累充分的融合在一起,反而让自己在创作过程中更为轻松自由。

自从印象派以来,越来越多的艺术家的思想不断围绕着艺术手段的自由,特殊规律性及纯洁性等问题,他们要把自己的作品从叙述性、思想性、寓意性等一些预先安排好的形式解脱出来。对作者来说,作品不再是各种势力的侍者,它不是表现普遍的表象的实在而是去研究探索再现内在的实在。从一种创作状态入手通过纯粹的艺术手段去寻得另一种秩序,不断挖掘作品更深层次意义和完整性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为创作过程从形式上不断丰富和简化的过程。在不可控和可控之间徘徊,从失控到可控再到失控再到可控直到在作品中展现一个纯粹单纯的内心世界。

我不太在乎给自己定位或归为哪个种类,也不排斥其他的表现形式,雕塑、国画、油画、版画,传统的,现代的,民间的,西方的……只要需要,都可以借鉴,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过程,做一个简简单单实实在在不断探索和尝试创作的人。自己的创作首先要能够打动自己,再能有观者可以产生共鸣,目的就算达到了。有一段话至今记忆犹新:“一种风格的形成实际上为下一种风格的产生做了准备,当某种理念在人类历史的土壤中种植了一种行为和思想方式时,它同时也播下了那个时代必将毁灭的种子,一个时代的正题就是下一个时代的反题,在矛盾中发展,它迫使人的行为和观念在整个时代和各种不同的文化中不断的转变。”

                                                                             王波

                                                                 二零一八年一月三十日写于燕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