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丹松工笔画的新气象


文/刘素玉
来源:艺盘      时间:2018-11-27

工笔画在中国画史上源远流长,一向以笔法细腻严谨著称,对创作者的绘画功底要求极高,迈入新时代更面临各种严苛考验,却始终吸引有志之士前仆后继投入,黄丹松就是其中的一位。

黄丹松的工笔画以花卉为主,以如此单纯的题材,如何以独特的艺术语言,表现个人的风格样式,和传达对外在世界的观察及至内在的所思所感,其实是一个更大的考验。从他近几年的作品中可以发现,他选择的是中国传统花卉为主,例如牡丹、荷花等,这些花卉的意象早已深植国人心中,很难加以巅覆或改造,以至于在造境上面,他下了极大的心思,首先是构图上精心安排,硕大美艳的花朵固然是主角,尤其层层迭迭、千折百回的花瓣是表现灵巧精细技法的焦点所在。这又以牡丹最为经典,然其枝叶也要千姿百态、配置得当,才能掩映成趣,拱托出花朵的华丽,黄丹松在这方面都掌握得宜。

工笔画在追求工整、精密的同时,不可忽视灵巧的技法,更需要巧妙的构图,否则就缺乏神韵和情趣,在这方面,黄丹松尝试了几个手法,其一就是画面的切割,这增加了画面的多元空间,也带给观者视觉上很大的挑战,也是对传统工笔画的一个大胆的突破,他的这种手法历经多年的创作以来,渐入佳境。工笔画,尤其是重彩工笔画,本来就以一种华丽而又富有装饰性的美感而特别迷人,不过设计的构成方法宜恰到好处,更要不露痕迹,以防喧宾夺主,削弱艺术创作的旨趣。

黄丹松似乎偏爱夜景,夜景的花卉自有一种神秘的气氛,尤其是在深蓝色,甚至黑色的夜色笼照之下,花朵及枝叶的色彩都变得冷艳而浪漫,不但突破传统的格局,更丰富视觉的表现力,他有几幅作品甚至是以黑夜为背景,黑色的画面处理不易,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流于混浊、黯沉或呆滞,但控制得当就可以更为出色,例如他2010年的《月圆》,描绘在黑夜之中的红牡丹,黑色与红色搭配,对比非常强烈,红牡丹从右上方斜向画中心,取景脱俗抢眼,沐浴在月光之下的黑夜,不是一片漆黑,而是精心晕染,呈现渐层变化;月光下盛开的红牡丹生命力格外强劲,月光有一种舞台打灯光的效果,把主角照亮起来,光照以牡丹为中心,再向外扩散,产生一种蒙眬迷离的气氛。

黄丹松也偏爱截取近景,既突显画面的主题,也使画面逼近观者,画面的主题,主要是花卉,有的花团锦簇,也有三两枝,或是孤单一枝,从画面之外横空生出,衬托花卉的枝叶则向画面之外延展开来,让画面产生极大的张力,也带领观者的想象力延伸到无限之处。这种审美趣味富有现代感,跳脱传统工笔画多以全景取胜的窠臼。

黄丹松最新的作品运用QR码(QR Code)做为画面背景,很有新意,更富有时代气息。QR码是二维条形码的一种,是现代社会举目可见的视觉符号,也是最新科技的表征,里面储存许多数据,它是利用纸条与方块所结合而成的条形码,一般都是正方形,常见是黑白两色,在正方形的三个角落有像“回”字的小印,这是帮助译码软件定位的图案,用户不需要对准,无论以任何角度扫描,数据仍可正确被读取。

黄丹松在今年(2013)的新作中,有三件都是以QR码为背景,主题都是一枝孤零零的玫瑰花,没有受到任何遮蔽的玫瑰花占据画面的中心,丝毫不显得单调,因为用以衬托花朵的枝叶,纷纷被QR码给肢解而分崩离析,叶面的色彩也因为穿越于QR码上下里外而产生戏剧性变化,花朵的色彩同样也因为出入QR码而有层次变化,但变化比较不明显,色彩变化与叶片的分解产生一种有趣的视觉效果,观者的视线会循着QR码而游走,这好像是一种线条的游戏,空间的层次感也变得很丰富,而引人入胜,画面似乎负载很多的讯息,呼之欲出,但却又隐秘难解,耐人寻味,这恰恰呼应了QR码在当代社会所显示的意义,就是以一种难解的视觉符号来传递大量隐藏的讯息。黄丹松所绘的QR码是由一个个像“回”字的小方块所组成,有虚有实,有完整,也有断裂,有点中国古老篆刻的意象,像是抽象化的篆体字,这使画面有层次感,也有一种动感,而且富有当代精神。画面的上、下、左、右四方,各有四个实心的小方块,实心的颜色与中心主题相符,这四个小方块有定位的作用,让画面沈稳下来,这里可以看出黄丹松在构图上的巧思。

黄丹松一直以来就以切割画面,做为营造视觉张力、增加画面空间变化的手法,不过有些作品的块面有点突兀,或因为缺乏说服力或合理性,而使得画面产生令人不安的气氛,但新作把传统花卉穿梭于QR码里,使得切割画面的手法找到一条新出路,而画面更蕴含大量讯息,他应该可以再继续深入探索下去,不但另辟蹊径,而且能树立新风格。

今年的新作《谷雨》中的红牡丹也颇为出色,其色彩不若以前的艳丽,却很耐看,因为运用纯熟的渐层晕染手法,色泽因而较为柔和,尤其是两朵硕大的花朵,因为柔和的色泽而娇嫩欲滴,而且好像透着一层柔光,使得花瓣更为细致、更为薄弱,而这两朵花飘浮在画面的上方,更显得微弱柔美,楚楚动人;前景的绿叶也因为晕染得宜而更加生机盎然,气象万千。

在黄丹松的重彩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他对构图、造型的用心追求,几近千锤百炼,而其色彩变化万千,笔触与线条则一丝不苟,其对线条的精确掌握,更可以在其白描作品中一览无遗。线条是中国工笔画的灵魂,黄丹松在白描方面下了极大的苦功,这种最素朴的技法,最能够表达纯正、简洁的审美情趣,但是也容易出现破绽,或流于单调。黄丹松的白描线条疏密有致,具有柔力而富于弹性,下笔熟练而流畅痛快。其手法也是融合中西,例如取景采西式的截取近景,亦即采取一个大构图的一部分,聚焦在一个特定的点;至于描绘花卉及叶面,又采用中式传统技法,亦即画出花瓣或叶子的正面及反面,营造一种立体感;他的线条粗细一致,少见虚线,大多是一线到底,一气呵成,形成一种明快利落的风格,酣畅淋漓,自由自在。即使是描绘层层迭迭、繁复万千的花瓣,以及精细琐碎、千丝万缕的枝叶细节,也能条理分明,错落有致。

白描是工笔画造型的基础,画面成败与否的关键,也是表现画家对描绘对象观察入微的手段,更能传达画家内在的审美情趣与对外界事物的观感与体会,所谓以自然为师,就是藉由观察体悟万物的本质,进而表现于绘画之中。黄丹松的白描足以显现相当的自信,也可以看出他在讲究严谨细腻之外的一种神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