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遍千山做底稿——写生创作谈


文/高涛
来源:艺盘      时间:2018-11-07

我从小生长在陇南徽县,这里是陕、甘、川三省交界的地方,处于秦岭南麓。气候温和,植被茂盛,历代以来,都被称为陇上小江南。

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陇南徽县这个人间仙境。春夏秋冬,无论那个季节,这里都是写生最合适的地方。那山间丛棘,崖畔老藤,坡上劲草,溪边小花,都是那样的美,都是那样的令人如醉如痴。

这里的山水,无论截取哪一处地方,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里的花草,无论选取任何一种,都精美无比,不用加工便可入画。比如《泰山庙小景》,比如《春又绿》等,都是野外写生稿,起初画的时候也就画了,并没有看出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回来仔细端详,方才悟出,这里的角角落落,都蕴藏着大气象,这里的每一朵花每一颗草,都精美如画。

于是,用自己小小的画笔,抒写对故乡山水的痴爱,便成了我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只要有空闲,就出去写生,写山、写水,写这里能叫上名字叫不上名字的花花草草。

因为写生,这几年也积累了一些非常珍贵的素材,也渐渐的悟出了以前没有悟透的道理。常常听到看到大家都说的一句话——“师法自然”。以前也就是听听,并没有真正领会其中的意思,近几年, 通过写生,才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

古人论画,常说无法中有法,乱中不乱,不齐之齐,不似之似,入乎规矩之中,又超乎规矩之外。而且,我也深知,中国写意画,主要讲笔墨。笔墨用好了,画面就灵动有趣,就能达到无法中有法,就能乱中不乱。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境界?除了博览古人画作之外,最重要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大量写生。大自然才是最权威的老师,作画的所有法则,都要从自然中获取,所有的师古师传统,其实都离不开师法自然界。自然的神奇与多彩,是任何伟大的艺术家都无法企及的。

通过写生,才了解到,自然界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生命有灵性的,大到山石走向,小至一朵花一株草一个小昆虫。所有的一切植物,都在努力的向着阳光生长,总是以最美的姿态,寻找最佳的方位,向自然向人们展示着最动人的一面。我们所看到的,无论色泽、形状、姿态,无一不都是生物最美的体现,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比如《山之灵》,这个是我较为满意的写生稿。起初,由于环境和条件所限,只将画面的重点部位和枝藤画了下来,回来以后,那些欢叫在草间枝头的鸟雀总是在眼前跳跃,挥之不去。我便连夜加工创作,画完后,感觉画面有点空,效果也没有预期的好,由于花和枝条占画面的主要位置,在一些技法处理上也不太妥当,整体给人一种呆板和单调感。

如何使画面更丰富一些,又能摆脱这种单调,这个问题让我费了好几天神。后来的一次雨天写生,雨中的树林朦朦胧胧,像笼着一层灰色的纱幕。我突然就想起前几天的写生稿,于是便用淡墨将花朵周围进行多次皴擦,这样画面丰富了许多,并且有一种力量自画面深处透了出来,又不失花鸟画的洁净明快。

这样,有了墨的衬托,再鲜的色彩也稳而不乱,艳而不俗。在线与块,点与面、轻与重的对比上,尽量让干湿浓淡在处理上恰到好处,以使作品更有灵气。   

万物都有其生长的规律,只有通过写生,才能晓其理,才能明其意,才能悟其性,才能写其形,才能塑其神。深晓物理是根本,也是传统,是胸中之象。有根本尊传统,胸中有万象,挥毫才会不失机理,泼彩才能绘出万象之形,塑其万象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