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勤随笔


文/黄勤
来源:艺盘      时间:2018-09-19

在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山水画一直在变。然而真正改变山水画的题材内容,社会功能,文化观念,包括学习山水画的方法,还是近百年来的事。百年来山水画之变,发端于清末,自觉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成型于五六十年代,八十年代后又有了新的变化。大略经历了以下过程:由画法之变,到学画方法之变,到艺术功能之变,到画家身份之变,到山水画文化观念之变,再到新时期方方面面的又一变。

在东西方两大文明体系深处,隐藏着的是两种不同的精神生活模式。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形成的民族性、地域性的精神生活模式,是由不同人们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实际生活方式积淀而成的。它既包含着最基本的宇宙意识、人生意识、伦理意识、审美意识,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性格气质和心理结构。它比不断积累更新着的文化知识成果和不断变换着的时代思潮都更具有稳定性和永久性。

作为一个艺术家,其作品的高低标志,不单是艺术语言的独特和艺术形式的新颖,更多而复杂的内涵是体现作品语言和形式背后的对生活和人生的认识力。所以作为艺术家,应当把精力集中在通过生活来提高艺术语言和形式的表现力。这在当代山水画创作中尤为重要。山水、自然、人生、都可以物化为纵横交错的点线和极尽渲染的水墨,这样,笔下的山水才会出现“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境界。

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传统绘画体系仍将作为多元中的重要一元延续他的生命,但这种延续不应该是僵化消极的,也不能仍旧局限在“继承基础上创新”这类原有的思维方式之中。传统应该有新的真正有希望的出路。这出路,就是在与外来体系的并存对照中,用新的框架,角度和方法重新深入的研究传统,分析传统,新的格局必将在这种研究中孕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