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典雅 唯美诗意——范澍宁近作谈


文/李宗乐
来源:艺盘      时间:2018-08-23

十年前给澍宁写过一篇评介文章《发纤秾于简古 寄至味于淡泊》,谈论其人其画。题目取自苏轼的名句,以此概括澍宁的作品和为人。澍宁“温和内向,憨实灵巧”,澍宁的作品“简约的笔墨表达了丰富的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平凡的景象耐人寻味”。这些评价至今看来仍然是比较贴切的。当时的青年画家踌躇满志,勤奋多产,创作上已是硕果累累……

十余年的光阴转瞬即逝,十余年的光阴足以改变和造就许多人和事。澍宁也不例外,作品和人从里到外都变化了许多。其间,不断有新作问世。除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览外,先后获文化部《第八届全国群星奖》优秀奖、《西部大地情全国中国画大展》铜奖、《首届全国青年国画年展》银奖等奖项;曾在四川省美术馆举办《范澍宁国画人物写生画展》、参加《四川当代中国画八人展》、《成都中国人物画邀请展》等学术展览活动;继而从县城调入省城,从青年画家成长为高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人物画会副会长;近年又应聘到一些高等美术院校教授工笔和写意人物画。伴随着创作的丰收和事业的发展,不变的仍是那执著热情的性格,只是更多了几分儒雅和内敛……

澍宁几年前一度致力于都市淑女和村姑少妇的表现,画了一批颇具特色的水墨人物画,清新典雅、唯美时尚。如果说这批画体现了细腻柔情的一面,那么澍宁那批刻画西部农民和少数民族的头像系列则宣泄了旷达豪迈的性格与情调。兼具两种回然不同的审美取向,正是澍宁不同于一般画家的的地方,也是澍宁艺术个性与创作才情的真实写照。

最近,澍宁创作了一批很有想法的作品。概括起来大致有三类:古人风韵和唐诗宋词、民族风情与人体诗意画。在澍宁的笔下,不管哪种题材都体现出一种诗意的营造。这是我从他作品中感悟到的最鲜明的特点。其中深得我喜爱的作品有以黄庭坚、范仲庵、王安石、王勃、韩愈、祖咏、李清照等诗意为题的作品,这些作品多取条形构图,诗、书、画的构成要素融为一体,布局取势都很奇崛,“计白当黑、虚实相生”“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要旨体现到了极致。人物虽用简笔勾勒,形象的刻画却入木三分;环境衬以泼墨、积墨的酣畅表现,既淋漓展现了笔墨的对比情趣又适当地烘托了主题。以古代文人雅士为题的作品中,还有“听泉图”“观荷图”“亮工先生酒话”及一些以品茗、啜酒、搏弈为题的作品,都是上乘之作。这里我特别想要提及的还有澍宁作品中的款识题跋,我以为这是其作品中的又一亮点。“书画同源”“以书入画”,强调的不外乎是书法对于中国绘画的重要性,这方面澍宁无疑具有极大的优势。我每每欣赏澍宁的作品,都要在题款上注目良久,他那俊朗飘逸的行书风格着实为他的画增色不少。

以人体入画在现代中国画家中不乏其人,这其实是个难题。时下很多作品看起来多少有些牵强附会,有些甚至可以视为恶俗,真正有格调、能够打动人的作品不多。画家的意图(他想要唤起或者迎合人们某种意念)是隐藏不住的。澍宁的人体作品不同处在于很好地发掘了美感与诗意,健康高雅、柔美含蓄,每幅画都赋予了特定的意境和内涵。因此,称树宁的这类作品为“人体诗意画”是不算过誉的。

在民族风情题材的作品中,“五彩云霞”、“吉祥如意”、“新娘”、“兰色的三角梅”、“春韵”、“苞谷熟了的季节”等是其中的力作。反映的虽都是少数民族的现实生活,却没有丝毫说教和粉饰。

探索发现、积累创造,是澍宁一生的执着追求;

清醇典雅、唯美诗意,是澍宁所有作品的主调。

(本文作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四川教育学会美术教学专业委员会顾问、四川教育学院美术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