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怀武:在精神的追溯中锻写造化之魂


文/汉风
来源:艺盘      时间:2018-08-20

我们生活于客观世界里,但我们感受到的这个客观世界永远是真实世界的表象。这个表象世界恰恰是一个个作为主体的人将自身的特质投射于真实世界的结果,因此便产生了不同的人对真实世界不同的体认和不同的反映。著名国画家杨怀武具有这种投射和体认的敏感性与自觉性,因此,他的作品具有自己独特的精神表达、人格表达、审美表达,以及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艺术风格。

杨怀武是在一种极单纯的存在意识和审美意识中建构自己的艺术世界的。他的作品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和独特的本体特征。如果说极单纯的审美意识作为千变万化之自然的一种逻辑化规整结果,留给我们的是一种存在层面和哲学层面的神秘体认,那他的前提就只能是主体意识的放大以及对自然神性的对接。在杨怀武的作品中,我读出了这种放大与对接。正是在这种放大与对接的神秘体验过程中,画家完成了一种具有宗教感的内省。这种具有宗教感的崇高、冷峻、孤独与神秘,既反映着作为存在主体的人那种无法摆脱的精神宿命与审美宿命,同时反映着作为艺术创造者那种恒远而又弥坚的心愿与向往。我以为,这也正是杨怀武的意义所在。

当我们走进杨怀武的艺术世界就会发现,他的一切作品都来自于自然鲜活的感受。从他的作品里你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和自然的重视与真诚,但他的作品却又传达着一种超越生活与自然本身的精神力量,这是杨怀武的独特之处,只有极其敏感而具有哲学体认的艺术家,才有可能实现这种超越。他的《百里峡》系列正是从真实的自然中提取出极简而又极具张力的造型,彰显其独特的大美追求。他采用极简的时空处理,极简的笔法构造,使我们感受到造化的神圣感与崇高感。这种神圣感与崇高感既包含着对造化的膜拜,同时也包含着画家本人推崇的一种人格梦想。杨怀武的《磁河》以极平凡的干涸古河道为表现对象,他通过那极平易、极单纯、极易为人忽视的自然境况和审美对象,使我们读出了自然的千年沧桑,读出了存在与虚无、读出了人与造化那种永远轮回的宿命。他的《脉》以一种俯瞰式的构图,抒写了千里云山之一瞥。那起伏的山峦、梯田、大地在云雾鼓荡之中向我们传达着生命的倔强,存在的变幻,造化的神秘,同时也向我们传达着画家弘大的内心世界以及画家面对造化神奇之惊疑。而《蜀道融雪》也是这样一幅俯瞰式的巨制,他以今人之手眼描写了被无数古人画过的题材,但他与所有历史上反映蜀道的作品大为不同,他笔下的蜀道更加弘大,更加深远,更加具有主体性审美品质。应该说,俯瞰式的全景山水画是杨怀武的力作,他的俯瞰式全景山水画使他的山水画与传统山水画的距离拉的更远。这些作品也是他最具文化含量和精神含量的精品佳作之一。杨怀武的《南山》系列则是其另一批代表之作。这批作品同样是在一种极简审美意识的主导下完成的。这些作品均以一峰、一峦、一石为对象,对其进行深入的个性化刻画。这种彻底摒弃传经中国画“三远”法则与空间诉求的做法,在一般人看来是一种冒险,但杨怀武正是在这种冒险中呈现出自身独特的境界。我们正是从杨怀武那极简的构图、极单纯而又现代的笔墨模式与极繁复缜密的刻画、极强烈的精神注入所形成的对比中读出了作者更高远的精神诉求与大美诉求。杨怀武通过这批作品表现了自己对超自然的追怀,对宗教精神的敬仰,对主体审美意识的凸显。杨怀武的《姬岔》系列,同样保持了其构图的单纯性,但其笔墨不同于其它系列之繁复缜密,而是代之以松动、野逸、自在、散淡,颇有高士之风。那随意点染皴擦,而又颇见笔墨功力和心性的作品在现实与观念之间,具象与抽象之间产生了独特的解读空间。

艺术创作,既不是纯主观的行为,也不是纯客观的行为。若是纯客观的,则是科学而非艺术;若是纯主观的,则会成为一种不可捉摸的幻影。所以说,把主观生命的跃动和诉求投射到某一客观事物上面去,借助于客观事物的形相,把本体生命的跃动与精神诉求表现出来,这便是艺术的真义所在。所以说,艺术作品的要义在于作者创作之前那种独特的生命跃动与精神诉求。我以为杨怀武于此是深有体会的,因此,他才会创作出那么多既忠于造化,但又更忠于主体生命跃动和主体精神诉求的独特作品。杨怀武的山水画,既保留着浙派山水特有的传统笔墨精神,同时透着北方太行山那敦厚、雄浑、壮阔、博大所赋予他的艺术精神和艺术灵魂。他对笔性与存在的认识,他对自然与精神的感悟,他对语言与表现的理解都有自己独特的建构。他对“三远法”的扬弃,他那极简的构图与极繁的笔墨同构,他那颇有新意的俯瞰式构图,他对平面构成的巧妙借鉴,他在具象与抽象之间自由转换的语言模式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而这一切均来自于他精神的自觉与灵魂的自在,更来自于他对存在敏感的体认和由衷的敬畏。

杨怀武在自己的创作日记中曾这样写道:“以艺术的虔诚,高标准要求自己;以朴素平和的心态,放松自己;以最佳的视觉审美形式,关照自然闪烁的光芒;以混沌的无意识状态,传达完美至上的情感”。

与杨怀武相交,你会发现,他的心性恬淡而清明,他的处世低调而谦恭,他的做人纯真而朴素。在杨怀武的心目中,“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应该涤清胸怀中的渣滓,洗尽世俗的铅华,忘怀得失,宠辱不惊。”

在杨怀武的《南山》系列等作品以及他的精神世界里,儒家的至刚至大,道家的形而上追寻都鲜明地存在着。因此,才有他今天作品的崇高感、神秘感和宗教感,才有他今天作品的单纯、厚重和深远。我以为,在杨怀武的精神世界里,始终有一颗道心在支撑着他,激励着他,成就着他。

作为一名艺术家,守道的目的,就是要在精神上完成超越并与天道为一体,从而形成道的人生观,秉持道的生活态度,以安顿我们的生活和灵魂。成就我们的艺术和人生。如果说儒家之道是为了我们现实的人生,那么,老庄之道则更主要地是为了我们的艺术人生。也只有在艺术的人生里,我们的一切理想和梦想才有可能得以实现,而这种实现正如庄子《消遥游》中所言:“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乘无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而这一切,均需要心斋和坐忘的功夫。我以为,杨怀武于此深有所悟,因此,才会有他今天可贵的生活形态和艺术形态。才会有他今天可喜的艺术创造和艺术收获。

——汉风(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