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出时代精神 ——谈谈刘明雷的山水画


文/张志民
来源:艺盘      时间:2018-08-07

2014年春天,我到北京门头沟采风,恰好碰到禹舜带着学生写生,其中就有明雷。印象中他很活泼,也很谦虚。吃饭的时候和明雷交谈,得知他家是济南的,顿时感觉很亲近。因为明雷在济南住的地方和我工作室离得很近,他经常到我处拜访求教。一晃几年过去了,也成为我“北山云起”的重要一员。

按照我的学画体会,要把画画好,一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动力。二靠勤奋。只有笔耕不辍地向历代经典作品学习,才能掌握传统绘画的基本技巧。三靠悟性和灵气。只会埋头作画,不知抬头看路的人,很难有大的成就。认识明雷数年,我觉得他具备以上三个方面。他为人忠厚不狂妄、为学严谨不固执、善于思考不拘泥,应该说艺术和这样的人是有缘分的。所以,他在绘画上能不断有所提高,也是情理之中了。

在创作中,明雷师法自然,转益多师,不断锤炼和丰富具有个性的笔墨语言。从他近期作品中看,已经很好地体现出对传统笔墨的把握程度和驾驭能力。皴擦染点、精笔妙墨的传统法式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很到位,也很见功夫。作品构图饱满、主次布置得当、气魄奇丽雄壮,营造出正大气象的氛围。除此之外,他还借鉴了西画的表现手法来丰富画面的内容,增加色彩的占比,强化色彩的团块处理,重彩处有油画之感,淡染处又见水彩之韵,画面显得很有时代气息。虽然在中西的融合上还稍显稚嫩,但这种稚嫩正是“雏凤清于老凤声”,一个青年画家的潜质和胆识尽在他的墨与色之间了。

在今天的社会里,我们缺乏的不是思想,而是思想的力度和深度。怎样才能增加思想的深度呢?虚无缥缈肯定是不行的,无病呻吟肯定也是不行的。从艺四十余年,我始终坚信优秀的作品需要传达出一种正气、一种时代感和社会责任感。我觉得明雷的创作中体现出了这种审美意识和美学追求。比如他的“古塬通灵”系列,以一种对景再现的方式表现陕北一带的古塬风貌,极具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在这个系列的作品中,风化的窑洞、干裂的古树、凌乱的篱笆、迂迥的山道、拉车的老牛、放牧的少年等意象组成了一个独具魅力的古塬文化意象谱系。在全球化和资本时代背景下,这里的山山水水不再是形而上的神游,没有了轻松的飘逸,也没有了浪漫的诗意。我们看到更多的是生态的恶化、故土的失却、文化的失落、生活的苦难……因此他的作品中有一种忧郁悲壮的情感基调。我知道明雷经常去陕北写生,这完全是出于对那里自然山水和风土人情的挚爱。他把古塬视作家园,心里永远紧系古塬。

正是通过这种充满命运感和时代感的抒写,让我们感受到一个青年画家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索。这就是人文担当、使命担当。当下的市场经济催生了一大批早熟的画家,他们要么闭门造车不接地气,要么迎合市场流于庸俗,要么凌虚蹈空不知所云,这是很可怕的现象。希望明雷对此要始终保持必要的警醒。假如“心无定力、人云亦云”的话,到最后的结果就是“不知所云”了。

对于明雷这个年龄来说,正处在艺术的上升期、丰满期,很多绘画上的问题需要完善和丰富。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希望明雷多游历以涵养气度、多读书以提高品位、多借鉴以革新面貌、多思索以增加内涵。相信以他的天分和勤奋,假以时日会有更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