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一谈谈李晨的篆刻艺术


文/刘江
来源:艺盘      时间:2018-08-07

篆刻艺术是于金属、象牙、犀角、玉、石等质材之上雕刻以篆体文字之艺术。因以制作印章为主,又称印章艺术。作为国粹之一,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一以贯之、厚重的悠久传统。其融万千气象于方寸之间,向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或自篆自用,或馈赠文友,铃记落款,观赏把玩,叫从中获得无尽的审美愉悦和艺术享受。篆刻一道,始于殷商、兴于秦汉、盛于明清。篆刻,宋元以前以时代论风格,明清以后以流派论成就,重在个人风格。作为篆刻艺术,应遵循“深入浅出、溯流求源”的法则。

李晨自幼喜爱古董、书画、印章,后拜王进家先生为师,学习金石篆刻,数卜年来苦苦钻研从未间断。他的篆刻作品近学当代浙皖派先贤和吴昌硕,远及秦汉玺印、封泥。从古玺、诏版、权量、砖瓦、碑喝中广收博采,融会贯通,探寻自己的艺术面貌。由于他擅长丹青,能将绘画虚实相生、疏密有致的原理灵活地运用于篆刻,并结合自己对人生和艺术的领悟,在方寸天地中表现思想感情,显示出他开阔的胸襟和篆刻天赋。篆法、刀法和章法是构成篆刻艺术的主要条件。明代朱简在《 印章要论》 中说:印先字,字先章;章则具意,字则具笔。刀法者,所以传笔法者也。所以篆刻要成为一件艺术品,二者必须具备,而篆法、章法和刀法,相互有密切关系,形成一件艺术品的整体。

李晨在字法、刀法、章法以及印外求印上十分重视。刀法是一个从来都为印家重视和探索的课题,与画家追求用笔、书家迫求笔法有着同样的重要意义。李晨善于用苍劲古朴的刀法,冲切并用,单刀、双刀随心所欲,意到刀到,干净利落不失生动。所用单刀苍古而不粗糙。单双刀结合,叫谓圆转如意、巧拙所心、轻重得体。章法是治印的最重要的项目,李晨不把它当做机械拼合,他从中发现了朱自、疏密、聚散、纵横、平奇、正侧、高低、方圆、开合、争让等对立统一和相互生发的美学形式。对于这些,他都能巧妙地运用、有机地结合。在这本集子里我们不难发现李晨在自己的篆刻中恰当地运用和体现,充分感受到他在章法里极尽经营之能事。他且能在章法处理上敢于用险绝,恰到好处。这正是孙过庭《 书谱》 中所说“既能险绝,复归平正”。把险绝寓平正之中,李晨的篆刻基本遵循了这一原则。李晨的篆刻字法也表现了一个艺术家应有的胆识。他在用字上敢于冲破陈旧观念进行多方面的探求,不墨守陈规,在遵循六书的原则下自由伸缩,有着较灵活的可塑性,形成自己特色的篆刻语言。他治印具有多方面的印外功夫,诗、书、画、印皆能,真、草、隶、篆精通。每刻一印必先反复酝酿构思,一俟有所心得方动笔起稿,并不断修改,有时数易其稿,然后动刀。而刻印款,一般不书墨稿,直接以石就刀,不作修饰,力求直接的笔意和刀味,发挥出铁笔的妙处。

李晨于90年代一度移居美国,十七年的海外生活经历和艺术探索实践,使他开阔了视野,并对人生和艺术的本质有了新的体悟,在中外艺术比较中对中国传统文化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青年时期的浮躁心态得到了抑制。我想,在当今社会,尤其足在青年一代中,浮躁这个流行病,几乎侵蚀着所有人的肌体。要想免疫,在喧嚣与躁动之中保持一份宁静和儒雅,真是难卜加难。而李晨,竟能拥有如此平和的心境和状态。在其作品中自然显露出从容与淡定,这真是最可贵的一种品质,这是我深感意外的一个发现。由此,我一下子就记住了李晨这个名字,也记住了他的作品留给我的美好印象。“游心沧海忘耆年”、“十年旧梦寄西风”都是他心境的真实写照,其质朴情怀感人至深。归国之后,他的篆刻和他的绘画一样,寄寓了更真切的感情,艺术手法也更为放松、自由,在有法与无法之间驰骋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不断有杰作问世。李晨在艺术上处的是兼容并蓄、全面发展的态度,追求的是典雅平和、气韵自然的风貌。他知道,大凡在书画一途卓有成就的大家,无不兼擅各艺,诗、书、画、印及至其他样样皆能,诸如吴昌硕、齐自石、黄宾虹等等。正因为对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有着清醒的认识,平时他就特别注重字外功、画外功、印外功的培养和积淀。我相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也祝愿李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