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安水墨人物作品集·序


文/韩益
来源:艺盘      时间:2018-08-07


    戊戌元宵节前的一个夜晚,王心安兄从微信中发来若干幅水墨人物画画稿。有古代的、有飞天的、有少数民族的,一时让我看的"眼花缭乱"。定睛细察,美不胜收,惊艳不已,实乃饱足眼褔。不一会儿,心安兄电话传来,寒暄后直入主题。很谦逊的说:"近一个时期画了一批画稿,全为水墨人物,想结集分册出版作品集,老师程大利先生题写了书名,名为《王心安水墨人物作品集》,给你‘安排’个重要任务,劳驾你结合画稿给分册命名并为之写个总序"。其实心安兄对分册名字早已胸有成竹,只不过是想再听听我的意见。为此,在心安兄内定分册名称的基础上,建议定名为"《王心安水墨人物作品集·民族舞韵》、《王心安水墨人物作品集·飞天印象》、《王心安水墨人物作品集·古典/现代》"。沟通交流后,彼此有心心相惜之感。

    然而,说到写"序"的问题,我倒是打起"退堂鼓"来。为难有三,一是我不懂水墨人物画,说不准画中之理,唯恐拉色了心安兄水墨人物的闪光处;二是评写身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本埠美协主席的作品,应选高层次专业人士来"序",才顺理成章;三是心安兄师从程大利、姚治华、胡勃、孙景波、蒋采萍等众多当代名师,我之"序"说,恐挂一漏万。推辞不去,只好应"命"。好在我们自上世纪岁次甲子四月初三结识以来,相识相知相惜有年,起码对心安兄生活工作在孔子故里的绘事了如指掌。

    心安兄在水墨人物的探索中之所以会成功,我认为是勤奋赋予了他,机遇选择了他,时代造就了他。没有"临古"的勤奋、没有中央美院深造的机遇、没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尊孔"的新时代,就没有心安兄今天的成就。也正是心安兄勤奋的执着、抓住了机遇、顺应了时代,才出现了当下"心安现象"。

    从《八十七神仙卷》线描放大赋彩的再创作到祭孔大典八佾舞的线描图谱绘制;从巨幅《大成乐舞图》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到古代人物画系列被业界青睐。从敦煌壁画的临摹到专程敦煌莫高窟写生,《飞天》创作成了心安兄水墨人物画追梦的新征程、新思路。每一个接点,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目标,每一个故事都没有离开人物画的探索,水墨人物一直伴随其左右,萦绕在身旁,渐入其灵魂深处,以致于痴迷。

    面对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现实中的生动形象,他通过敏锐的追踪、捕捉、提炼、精选,以其心、手、眼协调一致的独到功力,刻画了众多神形兼备的艺术形象,更显其艺术造诣之深厚。由于他在人物画上的长期积累,形成了塑造人物形象的独特风格,当他由古代人物转向飞天系列、民族舞蹈时,则显得得心应手,卓成一家面貌。《飞天印象》诠释着敦煌壁画的艺术手法,用色古厚,构图简约。骨法用笔,以书入画,追求线性品质;以文入画,追求画的诗境和文人画品质;墨法以研究宿墨、渍墨法为主,追求漏痕印泥之法;注重用水,使其画面有冲淡温和之气;以形写神,浑然天成,飞天有佛意,高士蕴禅机,风格追求原创性、唯一性。

    心安兄历来重视中国画,传统古典人物即是佐证。古典人物多为高士、仕女、贤达之士,多年来,从中国艺术宝库中汲取艺术修养,并集中地表现在水墨人物画上,为《飞天印象》《民族舞韵》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路走来,油画、工笔、壁画、雕塑均有涉猎,宏大的基础,促使其水墨写意以臻艺术之颠也在情理之中。其作品立意追求大道至简,用笔简练,以墨为主,用色单纯。造像追求大象无形,直追心性,用笔收放自如,率意淋漓,人画合一,弗有雕凿之气。

    《民族舞韵》其实是大胆地运用水墨淡彩来表现五十六个民族舞蹈的肢体语言,通过肢体语汇展示舞之美及每个民族的个性之美。值得注意的是心安兄采用了敦煌绘画的语境表现民族舞韵,形成了风情浓郁的舞蹈人物画风格。这不能不说是"飞天"赋予了他灵感。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心安兄有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从事舞台美术设计,对戏剧人物表演的大量速写给于了他人物素材的积累和对造形的把握。近几年心安兄痴迷于舞蹈人物画这一课题,时常在夜深人静时照着电脑屏幕里的舞者心追手摹,以至画稿无数,才成就了他质的飞跃。他对舞蹈人物的动态规律黯熟于心,塑造了富有生命活力和优美动感的人物形象。用心安兄的话说,无论画什么,题材只是一个载体,最终都是为表现笔墨服务的,画的品味取决于笔墨质量。他将绘画的以线为骨、以墨为魂发挥到了极致,形成了传神写意的笔墨语言,许多作品堪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当代模式。难怪程大利先生在评读完心安的人物画作品后,欣然提笔赞道:“青莲入心,笔精墨妙!”

    《飞天印象》、《民族舞韵》系列契合了"一带一路"战略倡议,无不寄注了富有时代特征的审美理想和达观的人生情怀,使作品实现了新内容与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的完美统一,丰富了国画人物的内涵和意境。

    虽读三册画稿,但序之不切,言之未及,识者鉴之。期盼付梓,再读深悟其大雅之作,谨以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