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人用作品发声——访著名青年画家谭逸


来源:艺盘      时间:2018-08-02

身形瘦削,总着一身休闲装,背着单反相机外出采风。这就是大家印象中的谭逸。朋友们说起谭逸,常以“谦和但不谦卑,内心有种佛家的宁静”定论。谭逸的“宁静”中隐隐渗透着些许无以名状的沉默,而这种沉默并非无言以对,又非欲言又止,这其中蕴含着强大的力量,是积蓄能量、蓄势待发前的静寂。

沉默的人用作品发声,从《角力》到《星来了》系列,谭逸在绘画世界中的每一次发言都掷地有声。

2012年,第三届“金陵百家全国中国画展”评选落下帷幕,十位青年艺术家在此次美展中脱颖而出,其中谭逸作为山西省首位获“金陵百家全国中国画展”金奖的艺术家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此后,谭逸在近两年的大展中屡屡获奖,成为时下画坛颇为瞩目的工笔画家之一。

还原生命的质感

 “我的创作没有太多的观念参与其中,其实很简单,我尽量去还原他们本来的生命质感,色彩上回归到简约的黑白世界,从版画,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汲取营养。虽然表现的是当代,但还是想追求视觉背后的历史感。只是想对这一本来光怪陆离的世界给予一点凝重,因为当代社会与当代社会中的人太需要这一点了。”

“给予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一点凝重”,《星来了》系列确实做到了这一点,《“星来了”之二》也得到了“金陵百家全国中国画展”的认可,拿下山西第一个金奖。《星来了》是一组攫取当下生活场景加以集中表现的艺术剪影,这是一幅依循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着眼于社会人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万花筒里,点击到的充满谐趣的页面。

在谈及作品的创作初衷时,谭逸坦言“并没有过多的杂念”,当触目“追星”成为一种普泛性的社会时尚,成为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身处盛世的民众无忧无虑的精神调味需求时,种种情状不期而然地不断映现在他的脑屏,对草根生活的认同、感悟,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在谭逸的绘画世界里,描写这些直观所见是最有趣、最有意思的事。“有趣”、“有意思”的意念脱鞘而出,终于化为富有魅力的艺术画面。

从审美角度来讲,《星来了》系列也成为谭逸绘画风格集中体现。团块化、平面化的画面结构处理方式使作品更加简洁凝练。作品位置的经营,摈除了区分明显的前中后层次以及上下左右呼应顾盼的常规套路,而是将人和相机在服从主题表达前提下做有意有机的组合,一眼望去,颇似当下的“平面构成”和图案意匠。另外,作者创作时又汲取了传统版画、绣像画、汉画像砖、画像石等艺术营养,在现代作品中增添了些许历史感的厚度;人物形象的刻画虽工而写,准确生动地描摹出特定情境中人物的神态。谭逸具有一种将素描的技术转变为中国画人物造型的艺术力量,能够顺利地将笔墨情感化、生命化。作品《“星来了”之二》中,最前面那位屈身向前的中年男子神态紧张专注,生怕错过好镜头。叉腰、直立、太阳帽倒戴、神态从容的青年,目视镜头,能拍好照片的自信感跃然于作品之中;削弱色彩的表现,加强黑、白、灰在画面上具有节律感的分布,形成了统一中有变化、单纯中见丰富的审美效果,使整个画面顿即从技术层面跃升到艺术层面,生机盎然,洋溢着审美的新意和活力。 

简洁中透出的苍茫感

 “我的画主要是表达自己的感受,没想过非得要给观众什么,有的画只是自己欣赏,观众可能永远也见不到,我把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充分的表现在画面中,剩下的就让观众们自己去领悟吧。”谭逸有种一意孤行的偏执,但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个性和恰到好处的阐释才能给作品注入更为鲜活的生命力,也能给予欣赏者更加丰富的观赏体验。

“看谭逸的画,不难发现,他的作品不是很复杂,画面很简洁,但却不简单,很注重“势和质”的关系,视觉上直奔画面本身,在简洁中蕴藏着一种气势,画面具有一种非常浑厚、苍茫的感觉。我想这种品格也是当代工笔画当中应该具有的一种品格,这种是当代工笔画中非常欠缺的,因此也是尤为珍贵。”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唐勇力看来,谭逸的绘画具有山西深厚历史所形成的文化品格,这种品格被其称之为“晋风”,就绘画而言,作为建立在这种良好的传统绘画修养上的一种语言延伸,取得的成绩也是显而易见的。

谭逸作品的“新”和“重”,主要表现在对绘画本质问题的新感悟。看他的作品不难发现,谭逸的工笔人物更加具有写实主义的精神和现代工笔的时代感,无论从取材、技法还是立意,都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艺术体验。

然而,没有严谨的探索和勤奋的思考,这种难能可贵的“简洁中镶嵌的浑厚苍茫”便无从谈起。应该说,是认真与执着成就了这份领悟。从艺以来,谭逸力求摆脱工笔画创作技术语言之束缚,从不同领域广纳精华,从艺术语言方面进行探索,为自己的绘画创造多种可能性,并且敢于挑战自我。这种挑战不是单纯的形式试验,而是建立在对自我不断否定之上的重新建立,在这种否定与否定过程中,他对绘画本体认知不断地升华和提高,慢慢形成一套自己的绘画技术语言,这种绘画语言应该是具有个人本色的,每位画家都有自己的本色,谭逸的本色更强一些,体现自我的气质特征更为明显,这是自身天赋与修养的双重体现。因此,谭逸的作品有一种不同于他人的新意,这种新意是源于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对西方的借鉴与运用,加上自身对艺术创作语言的探索所形成的画面品格。这种新意在持续不断的锤炼中发展起来,使之成为个性鲜明、风格独特的绘画语言。

将写生注入创作生命

 “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每天身边都会发生许许多多的事情,跟你相关的、不相关的,都是生活的一种感受,即使这种感受和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但是他们都点点滴滴存在于潜意识当中的。”谭逸的作品多源于写生,当潜意识中的点点滴滴与生活中的细节碰撞在一起,艺术的火花便被瞬间点燃。“我画画没有固定的分类,主要是看对事物有没有感受。不管是在大街上,影视画面上,还是画册,书籍等各种地方遇到有用的信息,大脑会自动截取下来。现在传媒这么发达,我对视觉的东西比较敏锐。”

 一般而言,在我们传统的观念中,写生似乎与复杂的绘画创作存在一定的距离,但谭逸喜欢写生,也善于写生,在中央美术学院的求学生涯中,他笔耕不辍,画出了100多张写生作品,也因此渐渐找到了自己的风格语言,将创作的观念注入其中。

在他的水墨写生系列中,谭逸首先剔除了人物服饰对形体的束缚,在直面人体写生时,保留了第一眼瞥见时的瞬间印象:女人体的浑圆与体量感。他以写意性的线条勾勒出人体的轮廓,看似简单,其实投射出作者对形体准确而富有意味的把握,线条随形起伏,敏感而丰满。似乎,对描绘对象即时的精神状态并不是他所要关心的,他更多地注重对象物质化的形象呈现,由此,他的画面无形中有些凝重,形体的厚重起伏如山脉蜿蜒,脚踏实地,给人以朴质而又充满生命力感的审美感受。

在谭逸的众多作品中,《角力》是其写生观念与技术运用的又一力证。两名身穿红色运动服的相扑运动员正扭成一团,处于力量的对决与僵持中。他以近景聚焦式的镜头故意造成一个意味独特的视角,将相扑运动员形体的重量感以互相纠结的两大团块推至观者的面前,将人当作山来进行塑造。此时,相扑运动员即时的内心运动不是我们所关心的,当然作者也并不在意,作品传递的是形体肉感与力量的展示,吸引观者的注意力更多地在于画面的气势与铿锵的体量感。

“相扑运动员本就高大肥胖,如果以传统的工笔画语言是难以达到这样一种视觉张力的。谭逸恰到好处的利用了平时的写生经验,省略了人物的活动环境,并且选择了略带危险性的红色作为整幅画面的色调。所谓危险性并不是从心理意义上来说的,而是指红色调子以工笔画语言来进行呈现一般是为画家所顾忌的,尤其是在单色调中来寻求微妙而丰富的变化,并且还要为塑造形体服务。他将红色扩大至整个背景,眩目而刺激,强行将观者带入一种略带暴力的竞技状态中。从构图以致色调,单纯整饬的画面没有任何多余的细枝末节,一切都是为了突出人物本身的体量感。

“其实,绘画无所谓新旧,观念的呈现或者对于纯艺术语言的锤炼与追求,只要切合了画家内心的需要,都是能打动人心的。谭逸是一个少年智者,在都市化的当代,他避开物质,也躲避精神,以一个修炼者的态度追求艺术的本真,他是快乐而成功的。”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博士龙昭阳给谭逸的评价是实在且中肯的。在充斥着现代与后现代艺术驳杂与喧嚣的环境中,谭逸仍专注于自己的内心需要,摒弃观念的干扰,以绘画的形式倾诉内心,去“赋予熙熙攘攘的世道以一点凝重”,去“还原人们本来的生命质感”。拿起画笔,谭逸便开始打磨另一个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