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大美于天地间——李振东画评


文/蔡敏
来源:艺盘      时间:2018-06-28

在中国当代文化语境下,李振东的水墨山水画创作是整个中国当代山水画创作景象在某个画家身上的凝聚性表现。李振东在中国当代新山水画派的创作谱系中,既有整个新山水画派创作的共同特征,诸如对景写生,注重从自然界的山水资源中直接提取现代视觉因素,注重现代构成,注重中国山水画传统笔墨的现代性改造,又有深厚的传统山水画功底。在作品面貌上,李振东的个人风格十分鲜明。这种鲜明性是以现代人的才情表现为基础的。

在探讨李振东新山水绘画中的品格时,不能忽略画家和中国山水画笔墨传统之间的传承关系。李振东尤其看重自己的这种现代笔墨抒情方式置身于中国传统笔墨的母体之中。他更愿意承认他的这种现代水墨风度就是从中国传统笔墨体系中生长出来的。具体地讲,在他的创作中,吸收了五代李成、范宽、元朝倪瓒、清朝石涛,以及近现代 的李可染、陆俨少等山水画大家的笔墨传统,尤其是宋元山水画的笔墨传统对李振东山水画创作的影响很大。窥探李振东的创作秘密,也许我们不可能完全准确地捕捉到画家创作中的许多细微处,但毋庸置疑的一点是,李振东的创作情绪总是习惯于同中国传统写意山水画的精神香火保持着充分的联系和贯通。或许, 这正是李振东得以独立于当代中国山水画的秘密所在。 李振东常说:“我就主张那种随性的生活方式,艺术更无二致。我习惯于在笔墨的运用中,有意识让笔墨以散淡的方式、自由扩散的方式、甚至任意弥漫的方式发展。这样做的结果,表面上好像在笔墨之中有一种粗服乱头的散漫感,实际上会产生一种笔墨自身的自由精神。

近年来,李振东在创作中充分认识到传统中过于稳定的笔墨程式已阻碍了中国画艺术的向前发展,不符合新时代的审美需求。 因此他强调笔墨要与时俱进,对传统以线为核心的语言体系进行体格转型意义上的解构和重构。在继承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简括、气韵生动的笔墨精神同时,适当地汲取其他艺术中有益的技巧成分来拓展与增强笔墨的现代表现性。大胆地解放线条与色彩,让线条与色彩的中国写意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另外,李振东在形式语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他似乎有一种将形式向细微极端方向推动的创作追求。就这一点而言,他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 在山水画的精微处吐露画家的审美意趣。

当下的许多艺术作品缺乏真实的情感因素,矫情和玄虚。李振东不是这样,他对现代中国山水画创作流行趋势不满,总觉得那种闭门造车的创作模式并 不是中国画创作的优秀传统。尽管也有不少的山水画家到户外写生,但那只是要么做做习作,要么画一点写生草稿,没有将自己的创作激情和创作观念全息地融入到原创性的视觉体验之中。用李振东自己的话说:“我的写生,不是一般性的采集资料,也不是画一点写生习作,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作,让自然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画家的现代笔墨中获得新的生命勃发,在我看来,中国水墨山水画要突破现有的格局,画家必须走出家门,必须到大自然中,面对对象,恢复直觉,忘记程式,这样才有可能找到真正的创作源泉,才有可能打破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模式化弊病,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我之所以这样看待李振东的山水画创作,绝不是因为他在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中极力地将自己的创作探索方式简单的指向当今流行的水墨实验艺术或者观念水墨,或者更进一步地说,从根本上宣告放弃和停止创作,宣告笔墨等于零,并以此标榜自己是如何的先锋与前卫。恰恰相反,李振东的创作正好在这种热闹非凡的潮流中,在这种貌似繁荣的景象中保持住了自己的冷静和独立。正是在写意山水画上的创造和对传统的突破,使得李振东与当代的山水画创作拉开了距离。有关这一点,李振东主要得益于在如何对待传统、对待新时代艺术审美要求的问题上所做出的勤于理论的思考和艰辛的实践。在强调主体作用、笔墨拓展、构成形式新变化和鲜明艺术个性方面,跨越传统程式化习惯所带来的难以逾越的门槛。此外,他有极为丰富的学识修养、超人的艺术悟性、非凡的艺术胆识,正是依赖这3个条件,李振东在当代写意山水画领域中有望成 为独具面貌、自成一家、具有鲜明个性的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