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丨卢晓峰 LU XIAOFENG


来源:兴城海洋艺术馆      时间:2021-05-18



卢晓峰

-LU XIAOFENG-


1977年生于山东,1999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中央美院国画系第一工作室研究生课程班,2006年获山东艺术学院意笔人物画教学研究硕士学位,2010年获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博士学位。现为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2006年 作品《都市月光》获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最高奖)(中国美协)


2010年 作品《阿桑的诗意人生》全国中国画展览优秀奖(最高奖)(中国美协)


2012年 作品《进城》获首届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创作奖暨黄胄美术奖(中国美协)


2017年 作品《公仆》获“第六届全国高校廉政文化作品”书画摄影类一等奖(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


2017年 作品《闲来戏墨》获山东省泰山文艺奖三等奖(中共山东省委)


2017年 作品《歌》入选“大美齐鲁·山东青年美术作品晋京展”(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2018年 作品《你好!伦勃朗》2018“师坛锦瑟——全国高等美术院校教师优秀作品邀请展”(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


2018年 作品《汤因比论儒学》“大哉孔子——中国画创作工程作品展”(山东美术馆)


2020年 作品《农家乐》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山东作品展(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0年 作品《四十岁的坚强》济南国际双年展——不止所见/走向新现实(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0年 作品《手机怎样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济南国际双年展——调和——儒家中庸思想语境下的当代水墨专题研究(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出版专著《故宫画谱——山书卷——雪景》、《5年——卢晓峰2012—2016》、《当代中国实力派丛书——卢晓峰》、《走进画家——卢晓峰》、《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卢晓峰》 、《典雅·中国画的传承与超越·卢晓峰》 、《中国书画技法——写意人物写生》、《中国书画技法——古代写意仕女的画法》等


论文发表于《学院美术》、《齐鲁艺苑》、《艺术教育》、《美术观察》等期刊


作品发表于《美术》、《中国美术》、《艺术界》、《美术报》、《中国书画报》、《东方美术》、《画廊新视点》、《谈画》、《水墨研究》等刊物



《山水训》(组图1) 146cm×369cm  2017年



《山水训》(组图2)70cm×87cm  2017年



《山水训》(组图3) 370cm×87cm  2017年



《山水训》(组图4) 146cm×369cm  2017年



《济南》 237cm×215cm 2017年



《考古学》 215cm×332cm 2018年 



《伦理学·儒教之乐》 258cm×285 cm 2018年



《你的故事》 216cm×184cm  2017年



《诗》 215cm×245cm 2017年



《手机的给予与攫取》 215cm×342cm 2018年



《物理学》 215cm×356cm 2018年



《哲学》 241cm×263cm 2018年



此路 无人踏足

文/郑岗


如果在完全不做任何参照的前提下,我对卢晓峰的绘画会有一种怀疑。这种怀疑,基于西方当代文明进程中产生出的某些具有器质性变异思潮中形而下的判断——掉在“后现代的虚空、否定、无意义、无原则”的黑洞里。看他的画,我们总会有一种面对奇情异想的场面感——卢晓峰的绘画基本上都是大画,硕大无比而且基本上都是变形的,有种从心向外的撕裂感。这种撕裂感,源于我们看不到的精神之变。好多年前我在画展上第一次看到他的作品时,有种被惊呆了的结果。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好像让我走在美国一条空荡荡的大街上见到了涂鸦至苍天的震撼;或许又像是在法国某个地下通道里被斑驳且杂糅着鼓点的空间湮没了……


总之,我一直以为是西方现代艺术的某种意识浸淫了卢晓峰。多年前还在我迷恋西方现代诗歌的时候,就渴望有一天能走进美国,或是欧洲的大街上感受那种苍凉与反叛。


有一句诗这样写到“此路/无人踏足/秋夜”,接着有人定义到:这是你所需要听到的孤寂的全部。我想卢晓峰就在这样的语境中。很长一段时间我在他画我的一幅作品前疑惑,我知道他的画是变形的,但是,他非要让我在画中手拿一株玫瑰花。


我曾经问过他这是为什么?后来在我写一首诗时,刹那间明白了“超然存在的源泉”——那是艺术反叛者无底线的视域想象。


卢晓峰读过我的一首诗叫做《给你》,他说一个大艺术家臣服于少女的洁净,并不是心灵。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我也不知道。有一天我发短信给他写了一句“所有的臣服只为越过死亡,找到色彩”。过了很久见到我时,他说“少女不是天使”。


卢晓峰的绘画让我看到一面如哈哈镜子般的世界,说来很多人以为这是痛苦的。


事实上,这是事实的无言。有一种争辩,更有一种幽默的妥协。


我想起来了自己在深夜不眠时写过的一句诗,“一日一日等你成为美丽的仙女,在天上见你”。面对卢晓峰现在的绘画感觉,我认为他是在前行中等待,很清醒且有条理。他把一个属于形态的世界,给了我们,虽然我们可以认为读不懂他的用意。但,在其中我却找到了诗——“在这深夜里,我不敢想你,一想总有想哭的感觉,因为我要爱上你……”


现实与思考,在当代文化前行中不一定是要唯美,要诗情,更不一定是要为交流——我来了,你在与不在,我都不在意。


仅此,并开始对卢晓峰的解读与研究。


(郑岗,著名美术批评家、作家、

山东师范大学当代水墨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