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周刊】画坛之星·周凯达


文 / 张西昌
来源:文化艺术报社      时间:2021-01-15

画家介绍

周凯达,1968年生,甘肃凉州人。2005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导师张之光教授;2012年至2013年访学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导师韩天雍教授;2020年7月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中国画花鸟理论与创作研究,导师姜怡翔教授。曾任广西艺术学院国画系副主任,现为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温润淡雅心由之——周凯达画作读感

文 / 张西昌


多年前看到一副联句,“谁非过客,花是主人”,心里一喜,尔后千叹。


我们所见的花,四季更替,开落频仍,明示着生命流年、人间悲欢。越是短暂的事物,越会让人不舍和感伤。杜甫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就人心观物的移情来说的,但也折射出花鸟与人情心念的幽微关联。细细品味,它们寄托了多少人世的慨叹和情味啊!


与周兄凯达相识十余载,但谋面和坐下来说话的机会屈指可数,有时路上遇见,微笑挥手,心有相应。人常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平淡随缘即常性,唯此也或许最可隽永,但首先须得相互知性明心才可。周凯达的气质里有一种哀而不伤的淡泊,寡语少言、性情稳练。俗话常谓“口讷者心诚”,就世相来看,静默少语的性格里,却常常可能是潜藏着浓烈淳厚的无限热情以及良善慈悲的温柔之心。


我之所以有点字不厌多地描述周凯达的性格,其实是想找寻他画作与心性关联的究竟,尤其是在人艺相合的境地中,自我心性的特质便会在笔墨的形貌质地中沁露出来,或者说,文字、言语、行为或者书画,都只是人内在心性的修持和外化罢了。


周凯达是甘肃人,青年时入学西安美院,随张之光先生习花鸟,手追心摩,渐有觉悟。张先生是陕西花鸟界的名宿,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他的门徒大多总能“青出于蓝”,此言所指,并非是指后者一定高于前者,而是说蓝别于青,门生并不囿于师父的画相,或许是张先生的点化之功颇具“化骨绵掌”之效吧?


在近世画界不难听到这样的说法,山水、花鸟和人物,后者最难,其实,这更多是就状物而言的,若要画出意境,物象的差别并非核心。而只是由于人物画造型的复杂性,且因易于同上层意识及政治时事相关联,人物画便成为学院系统性教学的重要群体,花鸟画被作为小科而淡化。


如果将花鸟画作为实相描摹或再现的方式来看待,那意境的精进则会变得异常困难。而这样的感悟也是借周凯达的花鸟画而生。对于物的认知,我们有很多难以察觉的习性,比如将可眼见或触摸的事物,当作客观存在的实体,认为它真实,于是心念便可能受其束缚,不能更好觉知意念里的存在。中国画的禅境正在于此,再如很多诗句里的山水和花鸟,哪里又会是指眼见的客观实相呢?某位禅僧说:“三十年前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到后来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心念与我们所认为的实体,其实都是因人的念想而发生变化的。画家若是能不囿于花鸟的客观实相,而是觉知到实相之所以产生的究竟和共一性,便或能体味到佛家所言的无常,从而使自己的表达外相能够触及到人心的深处性灵觉知。


周凯达的花鸟画不仅是笔墨温润、用笔恣意,而是在生命和物性的觉知上,他能用心去感悟。当一个画者能够在心念里为万物的存在和消亡而感念,他的笔墨便不会仅是宣泄或彰显自我的才情,致使与物的情感体验分离。因为心的沉静会良化画的意境。画中的花鸟,只是人们托物表心的一种借象罢了。


在我看来,敦厚的心性使得周凯达偏好淡雅温润的笔墨表达,在他的画面上,看不到飞扬、激烈、豪健、苍雄,这些显性的阳刚或许不是他内质的审美,淡淡的物哀之气沁润在他的笔痕墨迹中,细细品享,娓娓道来。他很少用浓墨,也极少施重彩,他的画面是清丽的,不施“浓妆”,而为“淡抹”,墨与彩的中庸融合,使之灰度的层次极其微妙,他用“高级灰”的稳练与相济形成了自身格调,不温不火、个味绵厚。


稍加品味,则不难发现,他将笔墨与形象互融得相当机妙,形意兼得、不动声色。在保持“写”的韵味之中,物象的形相之美并未被忽略或破坏,水的使用,使他些微忽略了物象的内形而留取外轮廓,水渍斑驳、变化灵动,这样的处理,使其画中的形象呈现出外紧内松、细中有粗的造型美学取向,这也是周凯达画作雅俗共赏的重要视觉要素。


由于在花草石木的笔墨处理上,他多采用“散逸”之笔,故而点景的虫鸟便有“紧致”之感,并足以体现其写形的简笔之功,笔法极其简练概括、率性干净,虽不在细节上留恋,但巧劲实足,与花草的散淡之气形成对比,使意趣丰富。寓巧于拙的技能智慧也正是周凯达外朴内秀的心性表达,他的一切拿捏,十分重视分寸感,即便是笔中有飞白,也是温雅而克制,就如同昆曲里的甩袖,不温不火,方得雅趣。故,养心也便是养画。


中国传统文化中“养”的观念,在焦躁浮泛的当下时境中意义更加凸显,如《大学》所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经由绘画的熔炼,周凯达的心境亦即如此。


万事无常,人间多苦。当我们对世相遭际有所感念时,便会更多向内来求,求得安稳,求得恒长,求得自定。这也是中国人阴阳哲学的世俗体尝。不悲不喜,笑看花落。这是周凯达花鸟画气息的流露,也是他深心里物哀的美好祈愿吧。


(作者系西安美术学院副教授)


作品欣赏

周凯达 《清溪幽涧》

纸本水墨 180cmx360cm 2019年


周凯达《凯风自南》

纸本水墨 180cmx360cm 2019年


周凯达 《习习谷风》

纸本水墨 180cmx360cm 2019年


周凯达《文采卓卓其实华》

纸本水墨 160cm×180cm 2019年


周凯达《笔墨烟云》

纸本水墨 90cm×30cm×4 2019年


周凯达《晓风含露》

纸本水墨 68cmx34cm 2019年



周凯达《雨后初晴》

纸本水墨 68cmx34cm 2019年



周凯达《不知人间日月长》

纸本水墨 68cmx34cm 2019年



周凯达《晓春》

68cmx34cm 2019年



周凯达《一点沧州

纸本水墨 68cmx34cm 2019年


周凯达《不因萧散遗尘事,哪觉人间日月长》

纸本水墨 45cm×150cm 2019年



周凯达《醉红》

纸本水墨  68cmx45cm 2015年


周凯达《雨露助华滋》

纸本水墨 68cmx45cm 2015年



周凯达《岭南春色 》

纸本水墨 68cmx45cm 2015年



周凯达《轻纱薄雾》

纸本水墨 50cmx50cm 2017年



周凯达《雨过天青》

纸本水墨 50cmx50cm 2015年



周凯达《窗外日光弹指过》

纸本水墨 50cmx50cm 2017年



周凯达《云淡风轻近午天》

纸本水墨 50cmx50cm 2017年



周凯达《紫薇长放半年花》

纸本水墨 83cmx71cm 2017年



周凯达《岁岁花长好》

纸本水墨 83cmx71cm 2017年



周凯达《写王文治诗意》

纸本水墨 83cmx71cm 2017年



周凯达《光阴弹指过》

纸本水墨50cmx50cm 2017年



周凯达《幽境》

纸本水墨 180cmx180cm 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