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视野 | 贺海锋


文\贺海锋
来源:当代岭南      时间:2021-01-15

贺海锋

1982年生于湖南耒阳。

2010年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山水专业本科毕业,

获学士学位,师从陈平教授、崔晓东教授、丘挺教授。

2016年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

获艺术硕士学位,导师为陈平教授。

2020年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毕业,

获博士学位,导师为陈平教授、殷双喜教授。

现为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



艺术历程


2013年

- 参加“韩国光州国际艺术博览会”(韩国釜山);


2014年

- 参加“中华两岸书画艺术交流展”(全国政协大礼堂,北京);

- 参加“国际当代美术projects”邀请展(韩国首尔);


2015年

- 参加中、意、法、韩四国青年艺术家“城市的风景”大展(北京、意大利弗罗伦萨、 法国巴黎、韩国首尔);

- 参加“学院派——2015青年水墨展”(李可染画院,北京);

- 参加“中国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学与创作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

- 参加“自主空间”全国高校山水画教学师生展(西安美术学院美术馆);


2016年

- 在“第十二届文博会”举办贺海锋同名山水画个展(深圳);

- 作品《重泉叠嶂》获“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优秀创作奖”;


2018年

- 作品《高山流水》获“第十四届深圳文博会佳作奖”;

- 举办“重泉叠影·贺海锋山水画作品展”(中央美术学院博雅展厅,北京);


2019年

- 作品《山鸣谷应》获“第十五届深圳文博会佳作奖”;

- 获深圳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关爱之星”荣誉称号;

- 举办“重泉叠影·贺海锋山水画作品展”(天津美术馆,天津);

- 参加“自然的双重性——西安2019山水画邀请展”(西安崔振宽美术馆);


2020年

- 被评为中央美术学院优秀博士毕业生、北京市优秀毕业生。


《重泉叠嶂》  300cm×160cm  绢本水墨  2016年

(获“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优秀创作奖”)



▼ 创作随笔



《重泉叠嶂》创作手记

文  |  贺海锋


我用一种实实在在的绘画语言去描绘一种看得见的升腾空间。海涅有诗曰:人们只有看到凋零的枝桠时,才想起曾经开在枝头上的花。我山水画创作中营造的境恰恰是喧嚣过后的静默,这静默诉说我的心中之境,也利用这静默告诉我的观者。


创作手稿




度物象取其真

文  |  贺海锋


写生成了美术学院甚至是国画圈解决一些山水问题的不二法门,今天让我来谈一下写生创作的转换关系,我好似乎无从下手,写生、临摹、创作三维一体的教学方法被美术学院奉为教学宗旨,并且我自身的成长也得益如此。


一九五四年由中央美院李可染、罗铭、张仃三位先生发起的写生活动,改变当时山水画由清末以来的陈陈相固的泥古不化之风,在当时的山水画坛为之一新,那么今天来谈论写生就没有那么的神秘了,写生变成美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从自入美术学院一来,每年春秋雨季都有写生课程,那么对我而言写生就不那么陌生了。对于写生而言就如同塞尚对着圣维克多山一遍复一遍的去呈现去琢磨,在我国张璪最早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师造化成了得心源的必然条件,我常常想写生是一种绘画方式的选择,也是一种衡量对自我绘画虔诚度的考验,无论什么样的天气,气候条件,一旦画架支开就得坚持到底,把对物像的观看全部呈现出来。所以说写生是最为朴实的绘画方式,放在西方绘画方式中就如同素描,其方式手段最为朴实。对于一个画者来说最为真实,也是一种自知之明,其最为直接没有任何装饰性和掩饰行为,其为真知灼见最为直接的呈现。

《山鸣谷应》  240cm×280cm  绢本水墨  2019年

(获“第十五届深圳文博会艺术佳作奖“)



荆浩在《笔法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太行山有洪谷,其间数亩之田,吾常耕而食之。有日登神镇山四望,回迹入大岩扉,苔经露水,怪石祥烟,疾进其处,皆古松也。中独围大者,皮老苍藓,翔麟乘空,蟠虬之势,欲附云汉。成林者,爽气重荣,不能者抱节自屈。或回根出土,或偃截巨流,挂岸盘溪,披苔裂石。固惊其异,遍而赏之。明日携笔复就写之,凡数万本,方如其真。”

 

从中可看出荆浩也不是一写而蹴,也是历万本方成其真,那么度物象之真便成了荆浩追求气韵生动的必经之路。《笔法记》中记,明年春,来于石鼓岩间,遇一叟。因问,具以其来所由而答之。叟日:“子知笔法乎?”曰:“叟仪形野人也,岂知笔法邪?”叟曰:“子岂知吾所怀邪?”闻而惭骇。叟曰:“少年好学,终可成也。夫画有六要: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曰:“画者,华也。但贵似得真,岂此挠矣?”叟曰:“不然,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物之华,取其华;物之实,取其实。不可执华为实。若不知术苟似,可也,图真,不可及也。”

 

曰:“何以为似?何以为真?”叟曰:“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具盛,凡气传于华,遗于象,象之死也。”


这样的荆浩,这样的《笔法记》让我想起了沃尔夫林,沃尔夫林曾说中国绘画是:“绘画影响的绘画。”也让我想起了贡布里希所说:“中国画是一种既已习得的语汇。”但从荆浩的《笔法记》中我们能感知到对景,对思的提炼与转换。并不都是建立在从纸本到纸本的抄袭上。


中国的山水画其影响与其永恒毋庸置疑,那么其转换与生成方式也有耐人寻味的地方。


《高山流水》  200cm×320cm  绢本水墨  2017年

(获“第十四届深圳文博会艺术佳作奖”)


所以说我觉得写生是一种而对自然时怎样呈现自我的认知,认知越全面,呈现就会越彻底,只有当认知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有不一样的呈现。之于创作我觉得那只是对认知的综合呈现,一个艺术家抛开艺术技术不说,最为感动人的是情感。就像梵高一样,在面对阿尔的阳光时,眼睛一眨都不眨,所以能呈现那刺眼的光芒。印象派能通过走出画室,找到诉求的方式。那么写生之于中国山水画也应该没有这样的功能,但不是全部,正如我前面所说,中国画是“绘画影响的绘画”,也就是说我们在写生的同时还得熟悉传统,对传统的熟悉也是创作的一部分,这也是符合中国画特性的方式。



 

那么说创作就不再是简单的写生整理了,创作应该建立在写生对自然的认知与对传统的双重认知上,是一种综合的认知表现。


 

这些大概就是我对写生与创作的理解吧!



《迷城》  240cm×200cm  绢本水墨  2018年


海锋是一个真挚情感的艺术家,他对生活充满热爱并积极向上,不折不饶。对大自然的观照与认知有其独到的见解,他的山水画学习从传统里来,并能出新。初学王蒙的“解索皴法”,对此种皴法的学习,且能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他用这种语言表达自己的图式。他在山水的学习中具有敏锐的直觉力,却不让直觉流于表面,他用朴实的笔墨语言营造感人的图景,并由此种语言统领其对自然观看和生活的体会。他把对自然的观看和生活体会用自己的语言营造出宏大深邃的空间意境。且让诗意不留痕迹的流露。他用自己习得语汇描绘所见的所有物象,并试图把各种元素协调,呈现能感人的画面。


期望他在传统里不断地吸收养分,并提升自己,做到厚积薄发,让自己走得更远。


《山寂》  180cm×250cm  绢本水墨  2020年



《星空之城》  200cm×480cm  绢本设色  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