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情


文/德珈
来源:艺盘      时间:2018-07-27


一方天地,造一方山水,出一方人,酿一方的情怀。

江南的山水,经过吴东洲笔墨的爬梳,言道出一种清婉的韵致。勾皴点染,干湿浓淡 ,坡石树木,茅亭幽客,“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等性情的笔墨,最为动人。吴东洲细笔婆娑的山山水水,清秀里压着稳实,皴法里抖动着生机,细看轻灵富于变化,远看饶有古味,实袭古法然也。中国画,曾有过走西化的路子。清以后的文化人,觉得西方文化才能改良本土风气,鲁迅叫年轻人都去看外国书,不要看中国书。康有为认为,郎世宁的中国画是最好的。徐悲鸿、林风眠搬来了西式的美术教育,一直到今天不少走西式主义改良国画,图个性的张扬,情绪的释放,往往流于其表,少了些许水墨的内涵。吴东洲不愿意随这个流,重新去古法里寻摸传统的根脉。他通常先用淡墨起稿,再渴笔淡晕, 复干墨重笔,焦墨破醒,由淡及浓,一层层叠加皴擦、积染而后成,他说这个东西图不得快,古法就是一遍一遍来的,工序省不得,省了工序图方便、怕麻烦,就流于轻浮了!记得晚清皇胄画家溥心畬,教育学生时,曾拿一张自己画的山水给学生看,学生仔细看了几遍说记住了,溥心畬问这画染了几遍?学生答,三遍,溥说一共十遍!“你的画只匆匆的染了一两遍,颜色都浮在纸面上,所以山泽枯槁,毫无生气!” 

吴东洲的画深喑古法,多层积染,笔墨润色不会飘浮流于表面,用笔轻散洒脱,全无积厚的沉闷呆板,近坡松透,远山清秀,真一派灵气氤氲。 袭古的品味跟精神境界当然分不开,不用去羁挂庸俗的商业市场, 倒显出看破功利的淡然。他袭古法也没有坠入累学之尘,如清初四王,满幅学术气,笔笔皆成了有典故的出处,倒失了天然之趣。中国画在笔墨上需要“悟其法,会其趣”,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入理越深,离趣越远,理法之上,是少不得情境意趣来把捏的,吴东洲的点梅画便是自成一趣。 自古画梅多冷香标高,他点出的梅林却是一片喜气盎然,一笔梅瓣下去有浓有淡,有厚有薄,精巧中层层铺出郁郁幽香,这梅林烂漫的妙处, 是印刷品最难捕捉得到的,也正是艺术品原作的真正魅力吧。这点点梅花,正如吴东洲作画的态度,既不孤芳自赏,也不随波逐流,全然是对这片土地的钟情。法古,不至于漂浮无根,有时代气息、自己的风味,是立足当下清楚自己站在何处。居繁华闹市,品读这些有根有脉有立场的清雅笔墨、闲山淡水,多少可以摆脱凡俗的围城罢。

笔者简介:德珈 当代艺术品评家,自由撰稿人,著有《The golden age of 水墨 - 宋元》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