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生沂蒙——胡新利国画艺术的价值判断


文/朱文庆
来源:艺盘      时间:2018-07-26

秋天叶子落光了,20天时间很凄凉,有人把这个时期称为残秋,似乎,与人的本能有种响应,休眠的状态,之后不久,也仿佛一夜的时间,一下子就有一种醒茏的感觉。10月底是最好的季节,收获的季节是秋天。胡新利画了一幅画《季秋》。

这种与大自然的惺惺相惜,确切的对沂蒙山的感觉,胡新利说只能去感觉,用语言是表达不出来的,大自然的利害关系非感觉莫属。沂蒙山是一个特殊的山系,是一片英雄的土地,哪里的人民纯朴、善良、勤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迫于生计的无奈、对陌生事物的审视,用生命与大山抗衡,加上有过特殊历史背景构成了一道非常独有的沂蒙山人文景观。于是胡新利沉湎其中,沐浴着山民们自然的善良、朴实与率真,体验寻求个人内心与外部世界的精神联系,他把人当做山来画,山没有表情,就从中汲取、提炼那种特有的气质——沂蒙的味道。寻求精神与自然地韧记。他的作品中揭示当代人精神面貌的深刻性以及当代人的种种特征,表现的是一种人与自然的精神勃发,更多的是那不拌杂任何奢望和无欲无求、心平如初的自然乐道、善良、朴实、勤劳的精神内涵,一种苦涩带有笨拙的形势体现。创作中他以较为个性化的表现性语言突破写实载体形象的挪借叠加而成,以画家主体的道德价值判断和审美理想以及具备画家个人特点的艺术形式和技术表现语言来抒发他对沂蒙山、对生活独特的感受。在形势驾驭方面,胡新利首先涉及到了是人物形象的变异和艺术语言的大量采用,一方面对现实对象、事物进行主观化的解构、重组或概念置换,一方面又对传统艺术形式任意截取,自由抉换,以个性化的方式跟踪内心直觉的趣味追求,将人与物诸多元素罗织到平面化、趣味化、装饰化的图饰中去。所以,胡新利这种对沂蒙山民为特征的客体人物形貌和与此种人物活动和有关的内容作为提炼、概括、综合、强化等艺术手段内处理,使最初的原型升华为特征鲜明的艺术形象,含有了独有的丰富性、深刻性和人与人之间的特点差异,连同背景中携带的社会的、文化的含义,成为折射现实社会的镜子,某种固有的概念化的、用语言表达的绝对真理,反映了画家对外部世界的个人感受、理解、所持有的态度以及通过多义、隐喻方式所作出的象征性图式表述,把“有想法”、“怎么说”、“说什么”呈现出来,完成了调动自己内心感受的一个过程。

如果说沂蒙山民系列作品是胡新利对现代艺术的探求,那么发展承袭了他的故乡杨家埠木板年画,则是他向传统艺术的叩访,他说年画是农民在生产劳动中自然产生的一种纯农民本性的艺术,从中也最能体味到率真的农民个性是人本源的高尚文化,虽不登大雅之堂,但是他的大色块、硬朗的刻刀刻就的线势以及规律性和重复套用的微妙变化都引得他付出行动。他在这方面的创作沿用了那种大色版面,用线更开合大气,所作的古代美人有一种彩陶般的美丽,雍容大度的古代服饰文化给人一种美丽的愉悦。

师言在耳,胡新利说有三位老师的教诲是他终生难忘。1975年尚十多岁的胡新利就酷爱画画了,他找本地一位美术教师季乃仓,季老师对他说“你要走创作这条路子!”当时他不求甚解,但还是记在心里,日月轮回,这句话也越来越清晰了。另外一位是周永家先生,曾告诫他“不管到什么时候你都要坚持,画画不是一天两天就完事,这是一生之修行!”再一位是曹和平先生,胡新利从他身上得到的是一个画家如何真实自我、平铺生活、再现艺术。这无疑是他以后艺术创作中最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