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直之笔绘真情


文/田助仁
来源:艺盘      时间:2018-07-21

人品为艺术家之“德”,画品为艺术家之“艺”。画家只有具备较高的道德观、哲理观和美学修养,才能创作出表现真善美的作品,画面所反映出的内容才能经得起时代的考查和时间的检验。在我看来,“德”是人品以及哲学、美学、文学、史学等方面的综合修养。纵观历史长河,那些铭刻在人们心中的艺术大师都是德艺兼备者。所谓“德高为师,艺高为范”乃为此理也。

每个人都有一个目标,或为温饱、或为利益、或为学问、或为德行。正如孟子所说:“从其大体者为大人,从其小体者为小人。”在创作中,画家如果要充分表现人性,就必须充实自己的心灵生活。我以为在创作中表现人性、充实心灵,属“德”的范畴。

中国画是一种具有高贵精神品质的艺术形式,集艺术语言与形象表达于一体。画家将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责任和使命付诸笔端,把内心中的情感体验通过笔墨的形式传递给观者。正因为如此,画家的“德”与“艺”引导着其作品的精神内涵,同时也影响着观者的欣赏体验。随着科技、经济的高速发展,画家的道德良知和修养水平也须提升,从而跟上时代的脚步。我们要以一颗纯净之心来面对艺术,拒绝名利、地位等浮躁因素的诱惑。画匠与画家的概念是不同的。画匠是手艺人,尽管从事绘画事业,但忽视了对创造力和思想性的展现。画匠被动地描绘自然,在画中展现自己已有的技术,对创新毫无兴趣,也难以发挥想象力,只会按部就班地进行工作。而画家则是将自己的艺术理念和精神思想融入到作品中,尽可能地运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探索、创新笔墨语言。成为画家并不容易,因为绘画不是机械性的生产模式,并非通过熟能生巧的方式就可以达到一定高度。作为一个画家,必须具有对艺术、对自然物象的领悟力与敏感性,在创作中彰显激情。为此,我们应付出种种努力以获得深厚的学养,同时具备一种为艺术“消得人憔悴”的献身精神。

中国画根植于中华文明的沃土中,饱含着鲜明、浓郁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特性。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画面意境通过程式和形式之美得以呈现。中国画重内涵、重意蕴、重境界,强调画家心灵的主观能动性,注重想象与情感在创作中的作用。中国画贵在一股气,气壮画也壮,气弱画也弱。气乃胸怀、度量、胆识与魄力的体现。孟子云:“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我们要临沧海,攀绝顶,广游博涉,以养宏阔之气,以修自身灵性;在观中外佳作的同时,要善于从中吸收营养,从而提高自己的学养、扩大自己的视野。

画家应具备良好的心态,遵循艺术的规律。绘画没有捷径可走,要学会在苦中作乐。我们要懂得冷静思考,让艺术界成为这个喧嚣世界中的一片净土。我们生长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创作出的作品既要无愧于千百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展现出当代艺术的魅力所在,从而为后人留下值得借鉴的艺术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