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兵——扎根人民的艺术家


文/素罗衣
来源:艺盘      时间:2018-07-16

 短发,文化衫,目光澄澈。29岁的李兵作为南充市文化馆一名年轻的美术干部,却已经延誉四方,名噪一时,是中国当代油画界颇具影响力的画家了。

看过他一些作品。他的画一点不学院,不庙堂,他是“蹲”下身子画的,很市井,很接地气,像从地下长出来一把根,长着长着,遇到他笔下的人物和风景,就打成了一片。

这是密不可分的一片。一个人的思想史,必定发源于他的成长史。李兵的精神源头,毫无疑问在广袤的大地和人民中间。

他出生在湖南一个秀丽的小山村,因家境贫寒,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可以说是食不裹腹,居无定所,住了东家住西家,吃了上顿愁下顿,夏夜流浪到哪儿,就勇敢地在人家露台上睡着了。小时候,他打鱼、抓泥鳅、捉青蛙,逢场赶集时拿去卖了换点油盐钱,一晚上跑二十公里是常事。甚至每次发洪水时,他像个亡命徒冲进浑浊的江水里打捞上游漂过来的东西。“没办法呀,弄不来吃的就得挨饿。”他说。

每年交学费,他掏出厚厚一沓钱,没一张整的,全是一元两元的零钞。初中毕业打工挣来第一笔钱后,不甘庸碌的他怀着对艺术的痴迷,报考了湖南省永州市工商职中学习美术,常跟着老师在大太阳底下写生,因不注意保护自己,反射到画板上强烈的阳光把他视力毁了两成。可是什么也阻挡不住他对画画的热情,没有足够的粮食,他就用艺术喂养自己。他整天忘我的画啊画,涂啊涂,无休无止,不舍昼夜。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天道酬勤,也酬才。大学期间,李兵便举办了两次个展。大三时创作的《金秋》,顺利入选四川省青年美展。从此,艺术之门彻底为他敞开,他一发不可收拾,陆续参加中国首届中青年油画展;第四届、第五届全国青年美展;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并屡获佳绩,捧回国家级和省级获奖证书无数。

这样的李兵,对自然和生活的诠释,理所当然比别人多了一层思考和表达。生活的艰难和窘迫,使他在表现底层百姓的市井生活时尤为娴熟。他也许清醒地知道,艺术始终是扎根在生活中的,我们无论生死,都将归于一抔黄土,所以他不管高居云端,还是身陷红尘,都不曾偏离那条地平线。

他捕捉着光怪陆离、瞬息万变的都市碎片,数十年如一日地画着平凡的人和寻常的物,并在这平凡中发现不平凡的地方,寻常中找出不寻常的意味,为日常生活赋予诗意之美和深刻内涵。《小人物——暖冬》《棒棒军》和《街头日记系列》,皆是他对都市百态的深入体验,以及对进城者的生存错位感的精彩呈现。

这类作品中,他的表现手法与传统的形式相违。题材是实的,如镜子般反映了这个时代的风俗、思想和面貌,但技法却是“虚”的,他跳出了传统的绘画法则,打破了物象造型的严谨与坚实,抛弃了古典油画比较狭窄的艺术功能和一体化的写实手法,在创作中,他别辟蹊径,故意模糊和虚化对象,因为下笔“吝啬”,以致他笔下的人物看上去仿佛只剩一团表情符号,站在你面前,给你一种视觉的冲击和灵魂的震憾。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谨慎,也是一种大胆。

《街头日记》的画面看上去那么不整齐、扭动、怪诞,里面有动作的夸张与变形,也有形体的丰腴与量感。他并没有像许多画家一样,故作矜持地抽身出来,用沉稳的思考过滤掉热切的情感,而是为画中的人和物附上灵魂,从而绘制出一幅生动到扭曲的城市肖像。其构图、光线、色彩、动态、表情都传达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激情,这与其说是世相的描写,不如说是情感的渲泻。

他和生活之间,在彼此制造悬崖和阶梯。

他扑在生活中,而不是像我们一样,活在生活的表面。他的姿态是向上的,但他的目光却是向下的,像从人的视角中,重新生出一种上帝视角,在悲悯地俯视人间和芸芸众生。

看他的《室内风景——往事》,我们已经明确的知道,那些沉睡的生活,正在慢慢苏醒,已经如蛛网般织进了他身体的纹理。他将室内静物归纳为凌乱而不规则的几何形态,运用夸张的形、块、面的对比关系,使历史的记忆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他画的不仅是茶馆,而是一个旗帜鲜明的失物招领,里面有太多浓稠的信息,全是被时代和命运冷却的“昨天”,在等待我们走上前去,集体认领。

而《陌生人》这一组画,又难得的柔和与均匀,他一反《街头日记》中色彩的明亮度和华丽感,用赭石、白、和灰调子,构成感伤的、静寂的意境,在这里,色彩也具有象征意义,它和造型构成画面,生出一种“非描述性”的神秘气氛。一个人用色彩画出原有的面貌并不稀奇,稀奇的他把色彩画出了触角、气味和温度,让人有了通感,这就很不简单。

在他最近创作的《蒙顶山彭家小院》中,我们终于能看到一些秩序、和谐、比例和规矩,但是仔细看,不,他仍在解构与重建。他的追求已不再是模仿自然和再现自然那么简单,他用他的视角、笔触、想像和幻想,重新构造了一种新的真实,这种真实如实地反映了他的精神与情感世界,他在进行客观绘制,同时又在发挥添加,是强调和发展了的,更像是对印象主义的一种拓展。

现在,李兵的创作越来越胸有成竹,日趋自信,眼光也越来越独到,总能发现身边别人熟视无睹的美。我想,这或许是一个转折点,他身上所蕴含的人生经历、生活感悟、和看待世界的独到眼光,能让他高尚其事,开启另一个艺术创作黄金期,让他继续在艺术的殿堂里飞奔,一展抱负。我想,假以时日,他一定会穿过艺术那道窄门,在高高的塔顶等我们,准时带给我们对他另一番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