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当代油画的人性表达


文/李澎霖
来源:《美术》      时间:2018-07-14

在创作中,我始终对人及其生活所处的环境时刻保持着关注。作品《为生活奔波的人》系列就是我对于“当代中国油画的人性表达”这一课题的研究实践。该系列作品源于每年两次往返于从东北与海南的求学之路。每年开学和放假,我都要为往返的路线进行安排,从长途大巴,再到火车,再到轮船,最后还要倒一次火车,即使乘坐飞机,依然不免还要再乘坐长途大巴或火车。多次往返,让我一次又一次与那些为了生活而闯南走北的人们擦肩而过。很多旅人的面孔上都几乎刻有相同的痕迹,那就是为了生存、为了生活而奔波,那离家在外,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重压之下所形成的异乡漂泊的辛酸和苦楚令人动容。

美国当代文艺评论家锡德尼•芬克斯坦在《艺术中的现实主义》一书中指出:“现实主义艺术,例如古希腊的艺术就不是简单生活的瞬间摹写,它根据人的形象来展现对于生活的思考,创作出的形象又是从社会生活实践中挖掘发现的。艺术创作首先就要紧密地同社会现实,同普通人们的生活、思想、愿望一同联系起来考察,直接或间接反映人们的生活,是艺术创作中的主体。。。”而人必然就是主要描绘对象,随之深层展现的,除了对绘画技术的磨练以外,也必然是对人更深刻的挖掘,对人性的关注。

现实主义艺术旨在唤醒人们对于自然和美的理解,描绘出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通过对题材的选择来表现世界在如何变化。因此,现实主义艺术所反映的是时代的历史和时代的进程。它使得人们能够有意识地认识到这个现实社会所具有的更加广阔和复杂的结构,而每个人和其生活都只是这个广阔、复杂社会的一部分。它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使人们明确地知道自己所处的现实环境和社会缺失,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寻求改变,使整个社会不断地进行良性的发展。由此,艺术才成为一种具有影响现实社会的有效力量。题材的选择从古至今都与油画的发展密切相关,画什么和怎么画,一直都是画家们苦恼的问题。特别是针对“人性”这一复杂问题,在当代中国油画创作中,其对题材的搜集和选择,切实关系到能否承载“批判”、“真实”以及“人文关怀”在有效传达。

根据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和“典型情节”,都是遴选题材时所必须保留的,题材所具有的时代特征和真实性也是不可或缺,同时,强烈批判色彩和故事性更是关键。值得注意的是,在传统绘画创作中,传统题材更多地体现为素材,例如《圣经》故事、神话传说等;可以说说,题材与绘画相比显得并不复杂,它只作为一个简单的绘画载体,重要的是绘画本身。可是,以人性表达为主的中国当代油画创作则完全不同。在这里,题材不再仅仅是绘画的借口,在某种程度上,题材成为了绘画的主题;绘画也成为了表达带有批判色彩及故事性、并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特点的绘画。

回顾历史,对人的描绘始终是表达人性和体现人性的最佳选择。在艺术创作中关注人性并进行合理的表达,在西方造型艺术史上,从古希腊时就开始关注并持续至今。而在油画创作上,从文艺复兴时期以来,诸多绘画大师在围绕着“描绘人及表现人性”这个主题上创作出了无数的经典之作。无论是古典主义抑或是浪漫主义,抑或现代主义与当代艺术,其创作主题依然是关注人性,特别是对人性的思考、表现和挖掘。虽然有伦勃朗、凡·高、阿利卡等大师曾试图通过风景或静物来表达人性,但毕竟显得隐晦,并在大多数时候会让观者感到费解,而他们的人物画对于人的关注、表达以及对人性的探讨就显得明晰得多。人作为形象或图像在绘画中出现,会具有明显的辨识性,特别是具有现实主义倾向的具象写实油画,更会简单明了地告诉观者:你想表现什么?你想关注什么?你想展现何种诉求?你又有何种理想?所以,唯有关注人并关注其生活中种种细节,才能对“人性”有所发现,有所感悟,因为人和现实生活是分不开的,犹如莫比斯环一样,永远都把各自包含其中,伴随着人生的酸甜苦辣与喜怒哀乐。

人以及人性一直是现实主义艺术乃至所有艺术门类所最终关心的焦点。当代中国油画的人性表达也是“人本质的对象化”过程,对人和现实生活的描绘并非自然的复本,或是无意识的简单描摹,而是通过对典型人物、典型环境、典型情节的形象再现。这种形象的再现是对现实生活的感觉或意识反馈,在创作中,虽然取材和构图多是采用图像或是借助图像,但描绘和表达的却是“人们之外但又是人们所创造的现实生活”,即人性在艺术创作中体现出的是“把人的感觉加以人性化”的批判现实主义绘画观照,也是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以及其理想愿景的表达和期盼。在直面冷峻的现实批判精神中,展现对现实生活中人的关怀和对人性的挖掘,并时刻保有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而这也是我希望能在自己的创作中所企盼的。

随着对这个主题和题材的不断挖掘以及对人性、生活的感悟,从仅限于“乘火车”转向身边的生活和社会底层人群,《为生活奔波的人系列5、6、7》、《查干湖冬捕系列》、《曙光》、《回眸》、《企盼》等由此陆续创作出来。如年近70、白发如霜的老太太或老大爷,为了维持生计依然每天要拉车摆地摊、走街串巷收废品,在本应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却依然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这些看似自然生活简单的描摹,引发了我的反思:社会福利、社会同情、养老和老龄化、就业和民生、大量年轻劳动力进城务工所造成的农村留守化现象以及对社会底层人群的漠视等等。当然,这里面也隐含了在当代快速发展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下,青年人所面临的一些困境,如生存上的压力、思想上的匮乏以及精神上的空虚,这三座大山导致了青年人普遍具有焦虑、抑郁、失落、对未来生活前景的茫然等现实状态。据此,我的油画研究和创作主要表现人及人的生活,力求能表现出自己对人性的独特思考,如何能在纷繁的艺术风貌中表现出具有成熟的艺术语言和个人特色的油画作品,并对“人性”进行更深刻的阐释,将是我以后在艺术创作道路上的探寻方向和努力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