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吴洁聪山水画近作


文/陈迹
来源:艺盘      时间:2018-06-21

吴洁聪是岭南山水画界超拔同侪的青年才俊。

他有着沉潜和坚忍不拔的个性品格。对宋元山水画技法资源的不断开掘和深入把握,为他赓续传统成为可能,而对近人如岭南画派诸家以及傅抱石、李可染甚至时人如曾宓先生等作品的研读和借镜,则使他进一步明晰自己可能的发展空间和艺术方向。

当代的山水画创作,大体可以分为以传统笔墨程式为主要表现手段和通过写生积累素材进而提炼而成两大路数,而且,绝大多数山水画家的着力点,主要在于笔墨的个性化和图式的风格化上。吴洁聪当然也极其重视自身笔墨的锤炼,在图式上也力求形成自家风貌,但他清楚地意识到,视觉形式固然重要,但是,作品背后的精神指向,更是他愿意去探求的迷人境地。正因为其有此志向并躬身践行,社会现实的感同身受、生活日常的会心一笑、以及对人生哲理的体察感悟等等,都能够自始至终贯穿于他的山水画作品之中。他那些明显带有叙事性甚至戏剧性的以现代山水景观为主题的作品,都能够让观者感受到画面背后的意旨。良好的学院造型基础,则为其大场景的把控——包括人事、物事的铺陈等提供了全方位技术支持,这让画家可以了无挂碍地抽身以“观者”身份对所描绘的“景观”和“事件”进行一番冷静的文化考察。因此,观看吴洁聪的山水画——即使是他最近颇为用心和为人称道的“旅游景点”山水画系列,虽然画面也是曲径通幽水有来源路有去处,但已远非传统山水画那样的可居可逰,作品的观赏者也不会随着画中熙熙攘攘的人群作一回全程游览,而是通常会以“他者”身份对这一场景进行理性的审视。曾经在岭南画派纪念馆的某一次画展上见到他的一竖幅山水画《焦点人物》,我认为这是目前所能见到的他这类观看方式绘画的最为极端者:壁立近天的两峰,一铁索在两峰之间高高相连结,下有流云飞鸟。一表演者手持平衡杆,在摇摇欲坠中蹬轮于铁索之上横渡。两侧稍为平缓处,是在看热闹、和络绎不绝正在攀爬上来参与看热闹的人群。在我看来,画图中的“观者”,大多数还是会为表演者的安全担心和捏把汗的,但乐于见其失手“坠崖”的好事和幸灾乐祸者也并非就真的一个也没有。而画作的创作者和欣赏者,则成为这一场景的更为外围的“观者”——我不知道,当我作为这样的“观者”在展厅中欣赏这一画作的时候,在我的背后,是否又有更为外围的“观者”?此时的我,想起了《菜根谭》中所说的:听静夜之钟声,唤醒梦中之梦;观澄潭之月影,窥见身外之身。

当然,山水画毕竟要回到山水画本身!

如何防止图解式的说理,保证绘画的独立性,并与诸如哲学、文学等保持明晰的专业界限,是山水画家所需要时时警惕的。具体到吴洁聪的山水画实践,我还是愿意以上述《焦点人物》为例:分立于画面两侧自上而下的石壁,其体量感和结构方式,是北宋大山大水一路风格在他笔底的回响,而成就此丘壑的以中锋为主毫不含糊的带有书写性甚至时间性的骨法用笔,则显示了他对元代以来笔墨表现的重视,而这两点,也正是有志于在山水画方面继往开来者所无法漠视的传统画学资源!

相对于在主题性绘画中殚思极虑精心结构的宏大叙事之作,以及作者由此所体现的对社会现实的冷峻审视和生命哲思,吴洁聪还创作了大量的“诗意”山水和富有笔情墨趣的小幅作品。然而,即便是兴來信手的一时之作,他也始终能够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将生活日常的理趣禅机融入其间,赋予其笔下山水以文心和诗心,并使之成为自己一以贯之的美学追求,甚至固化成为自己艺术修持的一种仪式。

正因为如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个浮躁和失范的时代,吴洁聪当能保持本色,勇猛前行,不忘初心。